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验案一则

张先生,男,58岁,12月28日出现左下腹片状簇集性疱疹,呈针刺样烧灼样剧烈疼痛,活动时明显,医院诊断“带状疱疹”,予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后,疱疹已结痂,遗留后遗神经痛。

年1月6日刻症:左下腹针刺样剧痛,触摸、行走时加重,尤以左下腹振动时疼痛为主,纳眠可,二便调。平素性格急躁,嗜酒。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不详(网诊)。

辨证:邪入血分、血瘀气滞,以逍遥散加减,具体用药如下:

柴胡20g赤芍15g牡丹皮15g生地15g

三棱15g莪术15g川芎15g香附15g

白术20g茯苓15g炙甘草15g白芍15g

四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服

年1月12日二诊:刺痛较前明显缓解,遗留轻微刺痛不适,遂守原方续予4剂。

1月16日患者诉疼痛已基本消失。

医案分析:

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中医又名“腰缠火丹”,以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沿神经分布区域皮肤出现带状簇集样疱疹为特征,大多数患者以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干湿两类。干者多与肝心风火有关,多现片状红粟样疹。湿者水疱黄白,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多责之脾肺湿热。

该患者初起病时见红色粟粒样带状疱疹,局部刺痛灼痛,为干疹,考虑感受风热邪气、热入血分所致。疱疹结痂后局部针刺痛,触摸、活动振动时诱发,考虑余邪未清、血淤气滞,故率一众行气活血药于其中。舌淡胖大边有齿痕,素饮酒,考虑脾虚有湿,故佐之白术、茯苓、炙甘草以健脾益气,以助行气活血。综上,收气行瘀化之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d/1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