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敷贴方

带状疱疹敷贴方

第一方

川黄连1.Sg,冰片1.8g.雄黄、煅石膏各1.5g。

共研细末,鸡蛋清调敷患处。

第二方

蛇蜕l条,雄黄4,5g,朱砂3g,冰片0-6g。

共为细末,蛋清调敷患处。

第三方

雄黄、生白矾各6g,黄柏末6g,冰片少许。

共为细末,和甘松叶适量,鸡子清调敷患处。

第四方

蜂房、雄黄各9g,梅片3g,大枣5枚。

大枣去核焙黄与前三味共研细末,香油调涂。

第五方

花粉、糯米各30g,金银花30~45gc

上药共研末,开水调搽。

第六方

大黄9g,细辛6g,雄黄3g。又方①生军、雄黄、白芷各6g;⑦大黄、雄黄、炙地龙各等量。

上各方均为研细末,醋调或香油调抹患处。

第七方

雄黄、枯矾各9g,大蜈蚣1条。

共研细末,用酒调匀,搽患处。又方①雄黄、龙骨各4.5g.蜈蚣1条(炒),共研细末,抹患处。②般蜈蚣l尾,雄黄、白芷各3g。共研末,和茶油敷,一日数次。

第八方

赤豆粉、滑石粉各30g,柿油45go

上三味调匀,涂患处。

第九方

寒水石.黑山栀仁各6g,白芷3g,飞罗面4.5g。

研末,以鸡蛋清调涂。

《赣南中医秘验方汇编》。

第十方

蜡树叶g,白糯米适量。

加水捣烂,外搽患处。

第十一方

莴苣、冰片各适量。

莴苣去外皮切片晒干,烧灰存性,研细末加冰片调醋成糊状,敷患处。单用莴苣叶捣烂如泥外敷亦可。

第十二方

红枣6g(般存性).黄柏15g,黄丹3g。

共研细末,香油调敷患处。

第十三方

白芨、水龙骨各9g。

共研末,调凉开水,抹患处。

第十四方

板蓝根、陈石灰各等份。

上二味共研为细末,用陈醋调和,搽患处。

第十五方

马齿苋、冰片少许。

马齿苋捣汁,冰片研细末和匀抹患处。又方:马齿苋捣,外敷或汁抹。

第十六方

【处方1鲜青蒿叶30g,雄黄15go

青蒿取汁,与雄黄末调和匀涂患处。

第十七方

七叶莲根(又名七叶一枝花、蚤休)30g。

磨酒成溶液,用消毒棉棒蘸药液涂疱疹周围,继涂疱疹上。亦可研末调酒涂患处。

第十八方

柿油适量,冰片1.5go

冰片研细末,调柿油抹于患处。又方:柿子汁抹患处.1日3~4次。

第十九方

雄黄末。

用烧酒或醋、茶油、糯米汤调抹患处。

第二十方

蜈蚣3条。

焙干研末,用香油或荼油、烧酒调末。又方将蜈蚣浸醋,搽。

第二十一方

雄黄、白芷各等份。

共研细末,醋调敷患处。又方①雄黄、蚕砂各15g,共研朱,香油调搽。②煅白螺丝壳、雄黄各少许,共研末,菜油调涂患处。③雄黄、姜黄各等份,共研细末,香油调涂。④雄黄9g,生石膏30g,共研末,以水调敷。

第二十二方

地龙5条。

烤干研粉,加适量麻油,调匀,搽于局部。

用药5分钟即可止痛,3~4天痊愈。

浙江中医杂志。.23(2):SS。

第二十三方

五倍子、生黄柏、伸筋草、生半夏、面粉各等量,食酷适量。

将面粉与五倍子炒热冷却与余药共为末,醋调为糊,日1次涂患处。

陕西中医,I;2(1):21。

第二十四方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g,制乳香、制没药各15g。

上药共研细末,加适量细茶叶泡浓汁,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中医杂志,;29(6):20。

第二十五方

冰片15g,生石灰15g,食醋lOOml。

先将冰片、生石灰研为末,以食醋拌成糊状,平摊大块纱布上贴敷疱疹处,固定。每日1次。

3日即可治愈。

中医药信息.9;6(2);47。

第二十六方

大、小蓟适量(鲜)。

捣汁调茶油抹或磨烧酒抹。

第二十七方

龙胆草、柿汁。

将龙胆草研细末,以柿汁调搽患处。]

第二十八方

腰黄3g,白矾1.5g,梅花冰片0.03go

上药共研细末,以凉白开水调搽。

第二十九方

石灰30g。

将石灰浸入盛有50%酒精lOOml之瓶内,密储24小时,使用前振荡摇匀,外敷患处。每日4—6次,敷后待干包扎即可。

经治例,多在3天左右缓解,结痂即可。

江苏中医杂志,7;8(2);

第三十方

冰片60g,朱砂10g。

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麻油lOOml,调糊备用。先用30%双氧水消毒,将水泡挑破,内液流尽,再涂药糊,每日2~3次。

3一~7天可愈。

上海中医药杂志,7;(9);34a

第三十一方

明矾10g,琥珀末3g,冰片4g,蜈蚣2条(焙干)。

上药共研细粉末,用鸡蛋清调糊状,外涂患处,每日数次。

一般一天止痛,2~3天疹消而愈。

第三十二方

枯矾20g,冰片3g,雄黄、五倍子各30g,75%酒精mlo

前4味共研细末,用酒精调成膏,外涂患处,每日1次。

第三十三方

金银花30g.生地15g,乌梅肉

30g,当归15g,黄柏9g,五倍子9g。

上药用45%酒精ml浸泡24小时,加水煎至ml,经高压消毒备用。用时以纱布浸透药液,湿敷患处,每日2~3次。

《精选八百外用验方》。

第三十四方

明雄黄4.5g.生龙骨4.5g,炙蜈蚣1条。

上药共研细末,真香油调涂患处。每日2次。

四日可愈。

《祖传秘方大全》。

第三十五方

雄黄、吴萸、苡米各等份。

上药共研细末,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搽患处。

第三十六方

大黄30g,黄柏30g,飞滑石21g,青黛60g,冰片5g,甘草10g。

上药分研细末后在混研匀,取药末4份,凡士林6份,调膏外敷患处。

带状疱疹,湿疹,虫咬皮炎。

《精选八百外用验方:}。

第三十七方

蜂房9g,雄黄9g,梅片3g,大枣5枚。

将大枣去核焙黄,同余药共研细末,香油调涂。

《家用偏方》。

第三十八方

秋美蓉叶60g.凡士林go

秋芙蓉叶干研细末,用凡士林凋成油膏。外涂疮上。

带状疱疹,丹毒。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第三十九方

生大黄2份,黄柏2份,五倍子1份,芒硝l份。

上药共为细末,加凡士林配成30%软膏备用。常规消毒皮损部,按皮肤面积摊膏于纱布或麻纸上约0.2cm厚,贴患处,固定,隔日l换。

经治例,全部痊愈。最多敷4次,最少2次。

中医杂志,;29(8);15。

第四十方

蚯蚓适量,白糖适量。

将蚯蚓擦净,故人白糖内,取出浸液备用。外涂患处。

《大众方》。

第四十一方

竹竿梢5个(每个长约3寸),冰片lg。

先把竹竿焙成炭,研细末,再兑冰片研匀。用香油调涂患处。1日2次。

《吴少怀医案》。

第四十二方

菊花叶、白酒。

菊花叶捣,白酒调抹患处。

第四十三方

垂盆草50g.大黄10g,冰片3g,白头翁20go

上药研末,密调戚糊膏,涂患处,每日4次。

经治50例,愈39例,好转10例,无效l例。

兰义明,兰友明,鲍雪姣。垂盆草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福建中医药,.30(4);

第四十四方

雄黄log,白芷log,冰片6g,食醋适量。

上药研极细末,醋调为糊,涂患处,一日,2~3次。疱疹溃者勿涂。

经治32例,病情较轻20例,1-2天后疱疹干枯结痂.4天陆续脱落,较重者12例,用药2-3天后疱疹结痂,5~6天后陆续脱落,均无神经痛等后遗症。

王新刚,刘敬花。疱疹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2例。中国中医急症,.12(6);

第四十五方

腹水革(民间草药)、十赖泥巴叶(同前)、血见飞、蔹革、忍冬藤、寻骨风、千金藤、苍耳子叶、马尾松叶适量,等份。

上药铁锅内煎2小时左右,去渣,将药进一步浓缩至滴水成珠,待冷后储藏备用。用时将药膏涂患处,厚度以不见疱疹为宜,覆盖以消毒卫生纸,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内服龙胆汤加减,伴高热、皮疹扩散快合并感染给中药安宫牛黄丸或西药对症治疗。

经治76例,愈71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96.1%。

王正苹。司爷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76例。广西中医药,.26(2);

第四十六方

柿果实5-10个。

榨油20~50ml,鲜用或储瓶用均可。用药棉棒蘸柿油外搽患部,每日3-6次。

经治51例,痊愈40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一般7天愈。

龙芳。柿油外涂治疗带状疱疹5l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8(2);23。

第四十七方

青黛30g,马钱子5g,五倍子9g,雄黄、生大黄各10g,蜈蚣1条,食醋70ml。

前6昧研细末,过目筛,食醋调糊状,用50%白矾水溶液洗净患处。射鸭翅毛蘸药涂患处,每日2~5次,连用1周,不用他药。对照组注聚肌胞2ml,维生素B.5mg,每日1次。板蓝根冲剂每包15g,1日3次,冲服。连用l周。

(功效】经治例,痊愈例,显效42例,有效38例,无效10例,,痊愈率58.3%,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疗例,痊愈28例,显效44例,有效40例,无效10例,痊愈率23%,总有效率91.8%。

沈勇。青黛子黄散治疗带状疱疹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8(2);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bfbz/11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