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天气日渐寒冷,气温降低,气候越来越干燥,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教师专业预防知识水平,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12月11日,园保健老师徐萍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幼儿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及护理》知识培训。
徐老师对幼儿冬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进行了培训,并对园内两点一餐、饮水的日常管理,餐具清洗、消毒和保育工作对老师们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建议大家加强对活动室、盥洗室环境的预防性消毒。
各类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也比较强;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扁桃体的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症状是咽痛、发热及咽部不适感等。此病可引起耳、鼻以及心、肾、关节等局部或全身的并发症,故应予重视。
主要症状: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有传染性,潜伏期约3~4天,青年期发病较多,少年儿童次之,50岁以后很少。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咽痛明显,吞咽时尤重,甚至可放射到耳部。病程约7天左右。儿童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影响呼吸和吞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
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具有较强传染性。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措施勤洗手是很好的预防措施哦!
7步洗手法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预防传染病从小事做起原则一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原则二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原则三
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原则四
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原则六
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实幼全体教职工高度重视冬季各种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积极认真的做好防控工作。
园内每天紫外灯消毒各班每天坚持晨检、午检、消毒、通风换气的工作、幼儿园宣传工作、保证每一名教师和幼儿都能掌握最基本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养成良好了的卫生习惯。让每一位幼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