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打出生以后分以下几个时期,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每个时间儿童的体质状况不一样,容易患的病毒性疾病也是不一样的。
婴儿期(新生儿期)出生一岁以内的儿童为婴儿期,一个月以内为新生儿期,一般来说,六个月以内的儿童由于有来自母体的免疫球蛋白,获得一定的免疫功能,因此很少有发热咳嗽等问题,如果出现都是比较麻烦的事,医院去。
6个月以后,婴儿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而自己的免疫功能尚未建立,因此,容易出现上呼吸道与胃肠道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以感冒最多见,胃肠道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病毒感染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抗病毒药物只是对少部分病毒感染有效。其它有幼儿急疹、手足口病、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等,病情有轻重。
对于一岁以内的儿童发热,重点要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眼神等,注意补充水分,不能穿衣太多,以免加重发热,如果有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搽干汗液,以免加重感染。对于多数儿童发热很少在一天内退烧的,一般最少都要有2-3天时间才能退烧,不论你治疗是多么积极都是这样的。
一岁以上的儿童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人群的增多,得病的种类也多了起来。儿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正常菌群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消化道的正常菌群,一个是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建立正常菌群以后就可以帮助抑制致病菌了。所以,过度的消毒是不利于儿童建立他人生中的两个正常菌群的。这个时候常见引起发热的病毒性疾病有病毒性腮腺炎、水痘、麻疹,川崎病等等。有的属于传染病,有的不属于。有发热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有无皮疹的出现,抗菌药物也不可以乱用。
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蚊媒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人被带毒蚊叮咬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病为脑炎,发病率一般在2/10万~10/10万,病死率比较高,为10%左右,本病主要侵犯儿童,特别是学龄儿童,乙脑不仅病死率高,而且后遗症严重,约30%的患者病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乙脑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南亚地区,临床上急起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重症者病后常留有后遗症。
婴幼儿病毒性疾病常可以引起发热,对发热一定要正确处理,除了我们常想到的退烧药以外,更要重视物理降温方法的使用,物理降温一般是温水搽浴,重点搽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有利于降温。如果有惊厥史,更要注意发热的控制,以免引起反复的发热惊厥。
由于儿童用药的特殊性,在这里就不推荐药物了。需要用药,最好向大夫或药师咨询购药,如果有儿童专用剂型一定用儿童专用剂型,没有儿童专用剂型,而又需要用的可以考虑用成年的剂型。
核心要点:
1.发热是提高抗击病毒效应的一种方式,不是全有害的;
2.病毒性疾病发热是有一个过程,不可能马上退烧,要沉得住气,听从医生的建议;
3.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是判断儿童发热轻重的主要依据;
4.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同样重要;
5.病毒性疾病患者,一般不用抗菌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