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雲南散记之五大理拾貝

(阿侯)罗明英

彝族,年出生于四川省昭觉县比尔拉达,年参加工作,当过知情、基层干部,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后任职于凉山州纪委、凉山州财政局、四川省财政厅。现已退休。

“相约走云南”散记之五

大理拾贝

文/罗明英

大理的西嶽學長,其言擲地有聲。往大理的途中風景極美,我們沒敢久戀,晚飯前如約抵達了大理。按白族人習俗,得先去学长家識識路。知道我們一行要來,西嶽和嫂子忙乎好些日了,家裡齊備了各種特色糕點和瓜果。這一路走來,我們已經深刻體會了「滇國」不同地域的普爾等茶。在大理,嫂子和西嶽又讓我們品鑒了兩款它地沒有的紅、綠茶。還為我們每人準備了兩把與雲南白藥、雲煙齊名被譽為「滇中三寶」的下關沱茶。下關沱茶,在我記憶深處有著溫馨的回憶。小時候,父親喜歡喝它,茶末了,會差我們三姊妹去縣土產公司購買。為父教子的方法別具一格,購物款項中,總設有0—2毛錢的獎勵。以此方法懲戒我們的恍兮福兮,養就細心和善思善算的思維習慣。父親高興了,還會給我們講一些馬幫、「背架子」運茶、鹽、糖的老故事。茶馬古道上的故事中,少不了和父親同歲,很年輕時自己就擁有20多匹大騾馬的少年才俊,英勇神武的大表哥。我琢磨著,父親愛這茶,估計與大表哥有關。西嶽送的茶,像父親喜歡的那款,勾起了我對已故父母、哥哥及親人們的思念。也更加珍惜眼前這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學友之情……西嶽學長恢復高考入學前,已有過工、農、商、學、兵的豐富經歷。與他相識時,學友們譽尊他為極品男人!人生的沈澱和厚道的待人,與他相處過的毛根、工友、同事、學友、戰友都願與他交心,他友朋四海。大理這塌塌,更是朋友滿城。我們能入住古城內他發小開的酒店,每宿人均只付60元的四星級標間。就是分享了他人格魅力帶來的福利!學長的接風宴,安排在古城一家道地白族餐館。菜品一道道上桌後,美食之鄉來的我們幾個,眼睛都瞪大了,沒見過,沒吃過!品著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大家贊不絕口。來過大理好幾次了,嘗過無數的美味佳餚,卻沒吃過今天任何一道白族菜品。看來还是跟著學長,才有這樣的口福哦!此行走雲南,每到一處都是當地同學安排日程。大理的五日,西嶽推薦行程中,第一天就是佛教底蘊深厚,多元文化匯聚的雞足山。研究耶穌基督和道教的幾位,對專門一趟佛教聖山朝拜,感覺有些勉強。一早醒來,外面大雨如注,彷彿是慈悲的佛祖顧念,給點時間讓大家考慮。都以為出不去了,索性往二樓拍照,欣賞古城雨景。突然間電話響了,那邊的西嶽問,準備好沒,我過來接你們!也就神了,打完電話的瞬息,如注的大雨真住了。滿懷對佛祖的敬畏之心和對學長權威認同,大家隨緣而往了。神秘,多为故事成鑄、傳奇寫就和文人助瀾。位於大理東部賓川縣境內的雞足山,之所以在佛教界頗負盛譽,與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峨眉山並稱為佛教五大名山。相傳,釋迦牟尼入滅後,大弟子迦葉遵其遺訓,手持金縷袈裟,攜舍利佛牙,找到了人間淨土雞足山。並叩開了開天闢地以來從未開啓過的「華首門」,入進後洞閉,併入定其中,待彌勒佛的出世。雞足山,因此成為迦葉道場。也被東南亞信徒們尊崇為重要佛教聖地。來了才知道,雞足山真的是人傑地靈。古往今來,寺中高僧輩出,大德紛呈。他們講經傳法,著述建寺,普濟天下,為中土、東南亞信徒頂禮膜拜。山門前有簡介記載,鼎盛期有36寺,72庵,所寺院,常住僧人之眾。這裡,豐富的佛教內涵和特異自然風光,吸引過不少前來朝聖的文人墨客、政要名流,留下的無數墨寶、詩詞歌賦,記載了其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後又有徐霞客兩登雞足寫下著名的《雞足山志》,慈禧題字、詔撥過修寺款,光緒賜印,孫中山揮毫題過匾額,還有徐悲鴻潑墨留有畫卷!歷史相續,不斷推雞足山文化於峰巔之上……但是,在雞足山浩瀚歷史長河和璀若群星的歷代祖師群中,最為海眾仰熟,當數開山祖師迦葉尊者和近代中興祖師虛雲老和尚。禪宗公案有:靈山一會,迦葉拈花一笑,盡得佛祖心意,成為「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貴在妙悟」的佛教禪宗祖師。之後,西土禪宗二十八祖達摩再傳中國為初祖。經五代後衣鉢交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而青史揚名的惠能和尚。六祖惠能廣弘佛法於南方,禪宗由此「一花開五葉」為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溈仰宗五大派別。清末,佛法衰微,直至近代,虛雲和尚一身承五宗,禪宗得以中興。因此,虛雲和尚被譽為近代中國禪宗泰斗。在虛雲法師漫長的弘法生涯中,振興佛教道場和祖庭是貫穿一生的活動。而這一切,就是從雞足山開始的。我對佛學的些許認識,也緣於虛雲道場。只不過是虛雲下山後去的「柏林禪院」。前些年,隨交大國學班往河北省遊學,從西柏坡紅色旅遊,到趙州橋名勝攬跡,最後駐足千年古剎柏林禪院。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佛教,聽了觀行師講佛門禮儀,執行主持闡釋「心經」,法師分享參禪打坐的心得,目睹了虛雲道場的嚴治。「行住坐臥中無不有道」,這是柏林禪院最初的體會。禪院的「五觀堂」,可容千人用齋。排序整齊的桌凳間,有分齋通道。這裡的齋桌、凳更長、高、窄一點,據說過中也有修行的講究。用齋的僧眾遵循古禮,端坐、平放雙腳、碗筷擺放桌沿平齊、請齋用量以筷示意、端碗進齋毋需出聲、齋盡用水涮碗服下。齋堂內寂然靜默,分齋、送水師傅小心服務,觀行師們巡視糾誤。有見「不入流」者留下剩食,經警示仍有不識趣者,師傅不再作聲,自己以身試戒食下剩者食。但見地上有不能確定誰撒的飯粒時,也會自己拾起放入嘴裡。如此的自律和言傳身教,在場的我等觸動至深……以往,也走過不少繁若俗間的寺院。有人告訴我這是香火旺盛。柏林禪院是我所見最寂靜的寺院,相同的晨鐘暮鼓、木魚經聲,卻有各自的莊嚴肅穆。這裡沒見功德箱,沒有居士吆喝著賣香、點燈、燒高香的喧嘩。所見的修行人,顏善喜悅。潛心修行過的出家人,步履淡定篤實,身上透出的仙風道骨氣質,讓人肅然起敬。對虛雲道場的好奇和對他本人的敬仰,我開始關注和親近佛學、經書、大德,從中體會了它的博大精深,受益了佛陀的慈悲和智慧。還從一位著名中國榮格心理學大師哪裡得知,榮格在心理學上的造詣能超越老師弗洛伊德為世界推崇,其理論源於東方智慧,啓迪於藏傳佛教和道教《慧命經》……我等從漠然、遠觀、仰慕、走進,到虔誠朝聖雞足山,心境不同,心情也不一樣。西嶽的一路介紹,知道了雞足山因特殊地位,至唐始,歷朝歷代都有護聖山,禁砍伐的詔令。即使「大煉鋼鐵」那會,也持守著禁令。難怪,我們乘旅遊專車轉乖纜車上金頂,從山前順修茸的山路盤旋而下,只見一路林密谷深。山中亞熱帶山地常綠針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原始森林大多拔地而起,雄渾蒼勁,翠蓋如雲,掩隱了山崖和崖壁上的寺廟。海拔以上的金頂,只能生長高山矮灌,山脊上也被濃郁地覆蓋著。有稱,杜鵑科品目繁多在全國也屬首指。山中溫差很大,乾濕季明顯的季風高原氣候,讓我們一群山裡長大的老孩童們,感覺特別的爽!雞足山,是南傳、漢傳、藏傳佛教的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這裡,自古就有藏民前往朝圣的風俗。相傳,遠古時代,東海大山頂擎天桃樹上居住的金雞啼唱而和鳴天下雄雞,有了人類的白晝和喻光明的金雞。爾後又有「金雞銜米供諸佛」,「擇址」雞足山之說。雞足山,也因此在藏民心中成為光明世界。據說藏文經典有載,人死化作冷氣,生前若有修,氣便聚向光明世界。一生若有三次雞足山朝拜,靈魂有望回歸佛國樂土。若能叩拜華首門一百零八次,可輪回人生七次。再有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雞年朝山時,累了在石鐘寺休息化成睡佛的傳說。之後,尤逢雞年,藏民朝山更是絡繹不絕。他們從四面八方,千里迢迢,不辭辛苦,可能是一月、兩月或更長時間一步一叩地來到雞足山。我們中的藏族哥哥繼,不久前去世了母親,此行達雞足山時,正好趕在了母親亡靈超度的期限內。哥哥繼便按藏族禮俗,超度了母親。我們的此行,說走就走,沒有事前的攻略,也沒專門的安排,天隨人願,哥哥繼既遂了亡母的願,也盡了兒子的孝……大霧瀰漫的金頂尤其寂静。站在峰頂之上,都不忍大聲說話,生怕攪擾了它的寧靜。靜默中,我們深深地為藏族母親作祈福助念後,隨西嶽來到天柱峰。西嶽指著東觀日出,南接祥雲,西瀕洱海,北眺玉龍的四個方位,告訴我們:雞足山的日、雲、海、雪被譽為「天下四絕」。雖然山中大霧籠罩,什麼也看不見,我們能夠想象適時時的景象!此行實在太幸運了,我們自娛為人品爆發!雖為匆游,一日覽盡了雞足山四季風光。遇山下絲絲秋雨,沐山中燦爛陽光,逢山頂雲遮霧障,恍置仙境,不知世事!只有高高的金頂寺和楞嚴塔在雲霧中若隱若現,那座隱喻開悟的楞嚴塔,彷彿示意眾生,愚慧也即迷悟,迷悟其實就在那一念之間!順著天柱峰一條幽僻的小路下來,是懸崖絕壁上的「華首門」。這門因迦葉守衣入定在此的傳說,成為雞足山最神奇,朝山者嚮往之地。也是佛教徒心中最神聖的「中華第一門」。目睹莽莽蒼蒼,重巒疊嶂中這鬼斧神劈般的大門,中間凸凹處居然還酷似把鎖,我驚呆了……!情不自禁合十叩首,虔誠地向這神聖之門拜了三拜!(手机照无法反映华首门真貌,下载一张网上的??)大理人心中滿滿信仰,生活也過得滋品浪漫。為賓川的一餐「海稍魚」和那杯朱古拉咖啡,可以不顧辛勞來回驅車3–4小時。朝山下來,西嶽邀我們去體驗了一把這樣的浪漫。乘車穿過一片開闊的田野,我們來到了賓川牛井華僑農場二隊——朱古拉咖啡優質飲品「二隊咖啡」的誕生地。華僑農場,早年為右派勞改農場。60年和70年,印尼、越南兩國先後排華,中國政府安置歸國華僑於此為職工後,更名為華僑農場。這裡的職工背景斐然,有當年雲南邊縱中(也即我黨建國前地方武裝中)被錯誤打成民族主義分子的一些優秀人士、有建國初期各領域內的知識分子、有洋墨水浸泡過的歸國人員。當年電影「山間鈴響馬幫來」的作者、昆明軍區的彭荊風,就曾在這裡勞動改造過。直到文革以後,右派陸續平反,不少僑民通過海外關係也再度出國,華僑農場的功能才開始轉換,實行土地承包、承租經營。老百姓也紛紛前來承包。始於當地人對咖啡飲品的認同,有人經營起了咖啡產業……這裡的老百姓蠻洋盤,飲用咖啡歷史悠久。有書記載,雲南賓川邊遠彝族山區朱古拉村的咖啡樹種,就是早年在朱古拉傳教的法國傳教士從法國帶來的,他還親授了咖啡加工、制飲技藝。朱苦拉村的咖啡林,屬雲南小粒咖啡中最古老純正的「波邦鐵皮卡」品種,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咖啡樹種,也是我國現存「波邦鐵皮卡咖啡」樹齡最高,極具歷史文物保護和科研價值的咖啡樹。滇人喜茶,這千百年養就的習慣,在這兒卻因咖啡樹種的來到而改變,咖啡成為了待客飲品。華僑農場「二隊咖啡」品牌的躁響,把這裡變成了消遣、放鬆、休閒的最佳來處。這裡的咖啡價廉物美,付15元後還可續杯。遊人慕名而來,找找百年咖啡文化的感覺。這樣的情調,在全國恐怕也絕無僅有嘍。離開賓川回大理的最後晚餐,是西嶽兒子為我們精心準備的「海稍魚」。這道上過「舌尖上中國」欄目菜品的始創者,據說是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他們就地取材,聚合了天南地北的烹飪技術,讓這魚味妙曼無比!其實,更令我們窩心的還是,走著西嶽當年多行業、多領域錘鍊之路的西嶽兒子。帥哥禮數周全,面面俱到,舉止投足間的成熟練達,談笑風聲中的智趣修養,我等不得不竪指贊嘆:虎父無犬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呀!看到有望的下一代,比起海稍魚味美,我們的開心是千萬倍!來到大理,有生於斯,長於斯,深受此處文化沁潤,品出古城古韻的西嶽為嚮導,解析大理的「風花雪月」、古城的繁華井市和千年的沈浮歷史,剎時間光陰中的城牆鼓樓、深街幽巷、庭院古宅、白牆青瓦、青石小路,都一下靈動起來!悠悠古韻,鐫滿的歲月浮沈,傳神的故事總總一下歷歷眼前。這片土地上綻放出的瑰麗奇葩,誕生的英雄豪傑彷彿徐徐向我們走來!跟著西嶽,我們穿越東、西、南、北四門,走穿了大理古城。穿越的古城歷史可溯至唐朝,南詔王皮羅閣曾孫築建羊苴咩城為南詔新都開始,爾後明洪武十五年修建的今城。老城的方格式佈局,九街十八巷的走向,分布古城各處的名勝古蹟。古城的文物古蹟實在太多:稱第一門的標誌性建築「文獻樓」;四門之首的南城樓雙鶴樓(承恩樓);北城門「安遠門」、「三塔門」;與西安大小雁塔同為中國著名塔剎的「大理三塔」;始建於明代的大理府考試院;典型大理古建築、歷史悠久的學府《西雲書院》;護國路的「洋人街」;古南詔「天下第一樓」的五華樓;復興路和平路交叉處的基教堂;還有古城西門、太和城遺址、元世祖平雲南碑、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杜文秀墓、弘聖寺塔、佛圖寺塔、聖源寺觀音閣、蒼山神祠等人文景觀。它們或精緻,或恬靜,或威嚴,或蕭瑟滄桑,或奔放張揚,都以各自特有的姿態、獨有的歷史與文化積澱書寫著自己的故事。其展呈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價值,是現代建築無可比擬、超越的。大理也因此在中華三十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領盡風騷!對古城的漸深瞭解,明白了唐宋五百年,大理為滇國政經文化中心,絕非偶然。還有那些居洱海邊繁衍生息三千餘年的民族,白族在其中之所以能與回族並稱为中國最善商民族之一,也絕非偶然。秦漢之際,這裡的人們已經通過蜀、身毒(印度)古道與內地和國外進行通商、文化交流,唐後成為南方絲綢之路的要道和重鎮。千年來,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樞紐的地位從未改變過,白族先民的商務也沒停息過。貿易往來伴隨着文明大流動,讓大理古城在歷史、文化、遺址、藝術諸多方面都滲透出誘人的信息密碼,使這片土地既有包容、開放、時尚又保存著它特有的淳樸!走進它,古老文化的聲音隨處都在。猶如街市兩旁,鋪面之上的牌匾、楹聯。歷經歲月洗禮的牌匾,木化後露出的樸素、寂靜、謙遜之美,極富文化韻味,其歷史印記透露出的思想、道德、倫理、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信息,讓它有了別樣的生命存在意義和價值。這些歲月印痕,讓人在喧囂與煩雜的生活中,可從尋跡千年中找到回歸自然的時空韻味……不經意間,我們還發現,古城街市中的傳統項目鋪,幾乎都掛有國家頒發的非遺傳承證書。一條街有這麼多非遺項目,必然潛藏著數以百計的民間匠人,這無疑於中華大地的奇跡。據說,大理的工匠原至古蜀國匠人的後裔。公元多年前,南詔国两度攻破成都後,擄回不少民間工匠藝人,其中一次就有百餘人。難怪,漫步在大理古城,卻隱約一種成都寬窄巷子的感覺。古蜀國也是歷經滄桑歲月,工匠棄業,散失民間。前些年,經政府搶救、發掘,打造、恢復寬窄巷子,築巢引鳳,匠人匠心重放光彩。不曾想,所謂「蠻夷」擄走的古蜀匠人,卻在異國他鄉植根生長,開枝散葉,全方位匠心傳承,並融入當地璀璨民族文化藝術後,讓川滇相融的藝術超凡脫俗,翹楚異鄉。成為彌足珍貴的中華瑰寶而大放異彩!七彩雲南,夢幻麗江,洱海的景致無異於是最美之一。它自然,恬靜,不與世俗相接,卻包容世俗的一切。多次來游,即便四季更替,日景化千,洱海水墨畫般魅力只增不減,讓人忘情,心舒氣爽!我們驅車繞洱海一周,每處景點,西嶽都一一介紹。海濱公園一帶,是大理泳者的天堂。讀書那會,西嶽和冬梅他們都喜游泳???♀???。在這亞熱帶暖湖的洱海,焉有不「小試牛刀」之理!洱海水溫有垂直分布正溫層特點,秋天普遍在20度左右,為泳者最愛的季節。岸觀匯人碧綠洱海中暢遊隊伍的學友們,我心中激起的波濤與他們一起在澎湃!繞沿海公路下來,來到古度漁村碼頭。西嶽接過電話不久,有人帶我們上了通往洱海明珠——金梭島的渡船。金梭島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白族居住的古漁村。它因恬靜、優雅地靜臥洱環碧波中,狀如織梭而得名。也是洱海三個獨立島嶼中最大,唯有漁民居住的島嶼。我們搭乘的渡船抵對岸碼頭時,已有一老者等候多時。老者是該小島德高望重的卸任老支書,西嶽的同胞、朋友和一起當過兵的戰友。他告訴我們,島上住有多戶、千餘漁民。多年前,在政府倡導下,這裡漁民主營基本旅遊了。時值洱海環境整治,營運項目均停業。島上略顯蕭瑟,但頗具白族特色的建築,雖隨時代的變遷不斷翻新和升級,千年古漁村的格局還在,古韻古景尚存。踏著青石板鋪就的小路,沿依海而建的白族民居走到村盡頭,是老支書的家。一身白族裝束,氣質高貴的老婦出迎我們。我等打趣到,嫂子年輕時不知多漂亮!老支書很認真地回答,是呀,不僅島上,方圓幾百里都沒人超過。老婦當了幾十年的婦女幹部,這一帶都很有影響。她抿嘴大方的笑了笑,以示回應。爾後,老兩口帶著我們前院後院,樓上樓下地轉了起來。老支書的老宅經過裝修打造,非常適合人安安靜靜的度假髮呆。庭院不大不小,山水魚鳥、花草樹木應有盡有。都說白族喜好奇花異草裝點家園,真是耳聞不如一見。老支書設計的客房,間間都是海景房,設計感很強,可容來客20余人。院子坐北朝南,背倚樹木蔥蘢的金梭峰而靠,三面環繞的海水似銀絲裙裾撒擺。這大約就是所謂風水先生口中的砂環水抱、藏風聚氣之地吧!登上三樓平台,隔海觀景,一覽無遺。老支書認定西嶽,也就認定我們為朋友了。一再邀請常往,還要免費食宿……到達大理旅遊最火爆的雙廊古鎮時,日已偏西。西嶽率我們徑直到了白族人趙青為楊麗萍設計的「月亮宮」。早些年來大理,只能乘游船遠觀。今隨西岳身臨其境,對這位「仙氣」十足,善於用肢體說話的「舞神」及優秀白族同胞,我們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瞭解。趙青設計的「兩宮」——太陽宮、月亮宮,是自然與周圍環境完美一體的建築典範。而楊麗萍親自裝點的內飾,則像一座民族藝術的殿堂。內外合璧的碰撞和大美,無疑於中華陰陽相合,五行相克相生的最高智慧境界。楊麗萍在雙廊鎮,已經幻為一種文化現象融入人們的生活藝術中,轉化成致富鄉民的無價之寶。都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這方山水,養就出來的才子佳人,起舞再現的是人類精魂,中華瑰寶!臨近返程,我們的行程還在不斷精彩。行前的頭一天,西嶽帶我們來到西洱河下游大合江滇緬公路段。80年前(年),滇緬公路建成通車,成為中國的「輸血管」,在二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緬懷它,一段悲壯的歷史湧上心頭,抗日軍、遠徵軍、聯軍、反法西斯聯盟……,由於這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成的國際通道的存在,最終使抗戰熬過最艱苦的歲月,贏得了勝利!西洱河下游,有很多天然溫泉。西嶽挑選了大合江一家白族老鄉私營溫泉,為我們洗塵壯行。溫泉極其舒服,價格卻優惠到爆。可容7—8人寬泡的兩個池子,共收費元。只是需自己清洗一下池子。女士這邊,我們齊心協力很快收拾就緒。男同胞那邊的學長,卻因帶狀皰疹剛才初愈,身體還很虛弱。加上連日來策劃安排行程的辛勞、旅途的奔波和全程陪同,下水不一會,身體就出現了不適。學長安排我們盡享了溫泉的放鬆,他卻在休息凳上虛脫地躺了很久……西嶽復元後,反安慰我們放心,並一再囑咐別讓嫂子知道擔心。此行「走雲南」讓我更深感受到,這承載著深厚友誼的學友之情,是歷史和時間在我們心靈築起的一座「精神村落」。這裡面長幼有序,兄友弟恭,滿滿都是正能量。從年輕到年老,無論學長、弟妹總讓大家溫暖、開心和感動。正如40年同學會上學友的概括:人生可以有許多選擇,但有兩件事是不能選擇的:一個是父母選擇了我們,給予我們生命。另一個是同學是歷史的選擇,是時光的記印。父母、同學這是兩個永恆的命題,永遠不能改變!   聚散时,紫霞感慨地说:相聚是緣,今天的情誼,來自昨天的相遇,昨天的相遇,便有了今天的惦記。是呀!人生短暫,需要珍惜,珍惜人生路上的親情、友情,同事、戰友,還有這不是親情勝似親情的學友之情……

编后语

尼泽热史家族系彝族古侯氏族的一支,主要包含以下姓氏:

阿库、阿侯、阿子、阿胡、达久、

达兴、比补、火补、火沈、博基、

体哈、特觉、阿友、阿海、阿格、

说惹、索铁、老板、吉尔、吉洛、

吉拿、吉木、吉各、吉斯、孙子、

牛巴、伟则、几惹、阿都、李吼等

依俄阿侯尼泽热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bfbz/12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