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大,各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开始频繁侵袭。天气多变,秋冬季要注意防范各类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NO.1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流感对人群普遍易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NO.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未接种疫苗人群普遍易感,尤以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常见。
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水杯、玩具、门把手等。
水痘通常潜伏期2周左右,感染初期可出现发热、乏力等不适症状,但比较轻微。发病1—2天后出疹,呈向心性分布,先见于躯干、头部,而后渐延至颜面部及四肢。
NO.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东莞俗称“生乍腮”),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
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后,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流行性腮腺炎最大的危害在于可引发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多见于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该年龄段儿童多为学生,易因人群聚集、家庭聚集而引发流行性腮腺炎聚集疫情甚至暴发疫情。
NO.4肺炎球菌感染肺炎链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定植在人类的鼻咽部,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它可引起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肺炎等;还可以引起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IPD),如脑膜炎、菌血症肺炎、菌血症等;严重的还可以导致瘫痪、智力低下,甚至死亡。
儿童、中老年人、或患有慢性心肺疾病、肝硬化、肾功能不全、脾缺失等疾病的人是感染肺炎球菌的重点人群。
NO.4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1.引发因素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由后者引发的手足口病潜伏期短,容易产生重症。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A1-6、8、10、22病毒引起,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2.发病位置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全年可见,从三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3.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人,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4.传播途径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疱疹性咽峡炎: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5.传染程度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可以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感染,疫情比较难控制。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6.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表现。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无合并症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天自愈。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2~4天。发热,热程大都2~4天。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如何预防?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2.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3.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5.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工作。每日晨检中要仔细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询问幼儿有无难受。若发现可疑幼儿要及时隔离并送往就医。告家长书
1.请家长们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对孩子的用品勤消毒。2.请家长们配合和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特别是手部的清洁,养成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免疫力4.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护理或前往就医。5.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时,应持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课证明到学校医务室或卫生室查验后方可进班复课,切不可带病上课附件
端州区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法定传染病隔离复课时间指引
编号
疾病名称
隔离期
依据
1
风疹
至出疹后5天
粤疾控[]号《关于印发广省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
2
麻疹
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日
粤卫函[]《关于印发广东省麻疹暴发疫点处理工作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
3
水痘
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
粤疾控[]号《关于印发广省风疹,流行性展腺炎,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技术指引(试行)的通知》
4
登革热
病程超过5天且退热24小时以上可解除隔离
(1)国卫办医函[]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登革热诊疗指南(年版)的通知》(2)中疾控传防发[]45号《登革热疫情分级防控技术指导方案》(3)粤卫办[]20号《关于印发广东省登革热控专业技术指南(年版)的通知》
5
猩红热
自发病之日起满12天后或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