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我园晨检发现个别口腔长小疱疱的幼儿,他们有些无特别感觉,有些会跟我们说嗓子痛。其实,孩子这是感染了一种夏秋季高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疱疹性咽峡炎。
关于这种病,我们整理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家长一定要知道!!
发热期可能引发惊厥
家长一定要警惕!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当宝宝感染该病毒后,会有2-7天的潜伏期,然后以突然发热和咽痛为主要表现。这就是为什么在家长眼里,“本来好好的孩子突然就发烧了?”其实病毒早已在孩子的身体里大量复制。
该病的发热多为39℃以下的中低热,部分幼儿会高达40℃,甚至引起高热惊厥,家长一定要警惕。尤其是曾有惊厥史的幼儿,要注意及时退热降温,家长要时时监测控制体温。
孩子嚷嚷“嗓子疼”
赶紧看有无“小泡”!
两大症状最为明显,即咽痛和发热。发热一般持续两三天,咽痛往往会一周左右。咽峡部黏膜上可以看到小疱疹和浅表溃疡。
会自愈、并发症少
但也要及时治疗!
虽然孩子在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中比较难受,但该病具有自限性,大部分可自愈。
一般来说,发热过程会持续2-4天,全身症状及咽部的疼痛、疱疹等持续1周左右,少数患儿会持续2周,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需就医,家长应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尽可能配合医生治疗,缓解患儿身体的不适。
传染性很强
预防工作很重要!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强,尤其是1-7岁的学龄前儿童,常出现家庭或幼儿园的聚集性患病。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
1、做好手卫生,正确做好“七步洗手法”;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3、在家经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确诊患儿应及时告知学校,避免继续上学,在家休息1-2周,居家护理时也要注意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收好这份护理指南,有备无患
疱疹性咽峡炎由病毒引起的,所以给孩子用抗生素是没用的。目前来说,还没有针对这些病毒的抗毒药物,但家长可以收好这份护理指南,帮孩子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1.休息隔离: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就医后尽量在家中调养休息至病愈。症状消失后建议多休息一周,调理脾胃。这时孩子抵抗力较弱,避免太早回到幼儿园交叉感染。
2.及时退热:孩子体温在38.5℃以上,可服用美林,泰诺林等退烧药,并物理降温,避免发生惊厥。
3.饮食清淡,注意补水:孩子高烧时,关键要做好水分的补充,否则很难退烧,家长可少量多次在给孩子喂点温水;2岁以上的孩子可喂点蜂蜜水,蜂蜜能帮助溃疡面愈合,又能及时补充水分;饮食上需要选择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白扁豆粥,米汤等;饭后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又能杀菌,避免继发感染。
4.小儿推拿助退热:孩子高烧时可用清天河水、清胃经、清大肠经、加揉小天心等手法帮助退热。
5.中成药使用:西药没特效药,但中医中药疗效肯定,如中成药金莲清热泡腾片,克感利咽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芩香清热口服液等疗效益也挺好,具体用量需遵医嘱,并视孩子体质、年龄、病情发展而定。
编辑:何丽贞
审核:区妹桂
编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