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1)临床表现:发热或不发热、咽痛、纳差、倦怠、易惊、呕吐、嗜睡等,手、足、口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人。经密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饮用或食用带病毒的水或食物。(多途径传播)
(3)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多。
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二、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俗称“猴儿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三、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和结痂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临床表现:发热第一天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斑疹、丘疹、疱疹、结痂不同阶段皮疹同时存在,俗称“四世同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人与人直接接触疱疹液污染的物品传播。
(3)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但好发于冬春季。
(4)潜伏期:一般为10-24天,以14-16天多见。
(5)防控措施:
①隔离治疗病人:至疹后7天,所有疱疹结痂为止。密接应隔离至接触后3周。
②接触病人时要戴口罩,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须注意消毒,教室需进行消毒、通风。减少集体活动。
③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水痘疫苗。
④健康宣教。
四、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1)临床表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浑身酸痛、乏力、伴呼吸道卡他症状。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流感病人及隐形感染的病毒携带者。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季节性:冬季高发,易发生在人群集中的地方。
五、狂犬病
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WHO年4月认为,人间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数天,一般为1—3个月,超过1年者罕见,狂犬病的病死率近%。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预防狂犬病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暴露后的伤口处置,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接种。
(1)临床表现: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如蝙蝠),啮齿类(如鼠)、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
(3)防控措施:
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
①如孩子在家被猫和狗咬伤,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答:首先用肥皂水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然后到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②学校里,孩子与孩子之间嬉戏玩耍,不慎抓伤、擦伤或咬伤,需要打狂犬病疫苗?
答:只需外科处理,不需打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六、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侵入人体除毛发外的任何组织。
特征:
1、传染源:肺结核患者(传染性)
2、传播途径: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2周或咯血,痰中带血,有的人会低烧、盗汗、胸痛、纳差、疲乏和消瘦。
①得了肺结核国家是否免费治疗?
答:是。
②得了肺结核应该在哪里治疗?
答:医院。
预防接种相关知识
●免疫规划
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预防接种
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什么接种疫苗?
1、疫苗的功绩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4年多的时间,造成了0万人死亡,而在年的西班牙流感流行的一年时间里,死亡人数达到了万-万人,死亡人数是战争死亡人数的4-5倍,而时间却只有战争的1/4。所以传染病比战争更可怕。
天花病毒在历史上造成了1.5亿人死亡,目前已被疫苗消灭。
麻疹在以前也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现在有了疫苗的接种,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没有脊灰疫苗之前,每年有30万的儿童因脊灰而终身残疾,有了脊灰疫苗,我国在年的时候已实现了无脊灰状态。
因接种疫苗,每年至少有万的宝贵生命得到挽救,70余万儿童免于残疾。
历史证明,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
2、国家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第号令,2005年6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六条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第二十七条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开展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的意义:
1、儿童到2岁以后,国家免疫程序规定接种疫苗剩余针次少,容易被家长忽略,开展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可以提醒家长按时完成国家免疫程序。
2、总有部分人群没有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开展预防接种,为保障儿童预防接种权利,国家实行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为没有接种的儿童提供补种机会。
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传染病都是影响大、传播快的疾病,开展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保证相关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可有效阻断这些传染病在学校的行和传播,保障学生健康,维持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疫苗分类(按国家政策划分)
疫苗按国家政策划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又称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腮风疫苗等。二类疫苗是指专家建议接种,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Hib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这类疫苗在多数发达国家或我国的发达地区已列入了一类疫苗。
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的划分不是绝对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一类疫苗会越来越多,比如甲肝、麻腮风、流脑、乙脑疫苗在年以前就是自费的二类疫苗,现在都变成了免费的一类疫苗。
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规定的程序时间内越早接种,越早保护。
●风疹
风疹是一种呈全球性分布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全身症状较少或无,但成人可有1-5天前驱期症状,如轻度发热、头痛、不适,轻度卡他症状、结膜充血,耳后枕部和颈后的淋巴结病变是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发生在皮疹前5-10天。常见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也可发生,但出血少见。关节痛和关节炎不常见,但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成年女性。相比之下,成人伴有脑炎的比例更高些。因为风疹可致胎儿发育异常(胚胎死亡、自然流产、主要器官先天性畸形等),故为重要疾病。
接触感染者鼻炎分泌物可传播本病。感染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病人实现。潜伏期14-21天,平均14-17天。在医院,风疹疑似病例应按“接触隔离”进行管理;尽量防止未经免疫的孕妇暴露于病人。学龄儿童和工作场所的成人应隔离至皮疹出现7天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