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女,77岁,疼痛2年余,治疗一直没有间断,痛点在原发带状疱疹后背右腰俞附近范围呈片状,时痛时止,昼夜疼痛没有明显区别,最痛的时候用止痛汞效果不明显,主诉为烧灼痛,病人比较烦燥,人迎寸口脉2倍,本末等,病在经。并后背有心俞、神封、天池有压痛。
一诊处理:先按心脏急救处理,心俞、神封、天池针加罐,内关,神门泻;再后刺背痛点散刺针加罐,加委中、昆仑泻。自我感觉后背带状疱疹拔了罐比较舒服。
二诊处理:主诉病好百分之十。还是疼痛并比较心烦,按右人迎寸口2倍,本末等处理,先调足五输脉没平,又加刺调手五输,后刺背痛点散刺针加罐,加委中、昆仑泻。
三诊处理:人迎寸口脉平,心烦消失,疼痛好百分之二十。后调整针方后背痛点散刺针加罐,加委中、金门泻。
四诊处理:主诉疼痛好了百分之六十五。针方不变,后背痛点散刺针加罐,加委中、金门泻。第二天主诉疼痛有反复,病人主诉疼痛恢复至从前,吃止痛药不管用。
迫使我重新思考本病的成因及针方。
一、首辩阴阳
本病案为阳证,病位在阳分,依据:1、病人感觉皮肤痛,有烧灼感。2、痛点在后背足太阳膀胱经。3、人迎寸口2倍。
二、求经
(1)参《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
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病人时痛时止,说明有风木之性),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病人痛时有烧灼感说明有为火热之性)。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2)参《灵枢·周痹第二十七》
黄帝曰:愿闻众痹。
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各在其处,谓随聚而发也。不能周遍上下,但或左或右,更发更休,患无定所,故曰众痹。)
黄帝曰:善。刺之奈何?
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亦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必刺其处,谓刺其原痛之处也。治从其本,故可勿令复起。)
(3)《灵枢·终始第九》
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此近取之法也。腰以上者,天之气也,故当取肺与大肠二经,盖肺经自胸行手,大肠经自手上头也。腰以下者,地之气也,故当取脾胃二经,盖脾经自足入腹,胃经自头下足也。病之在阴在阳,各察其所主而刺之。)
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此远取之法也。有病在上而脉通于下者,当取于下。病在下而脉通于上者,当取于上。故在头者取之足,在腰者取之腘。盖疏其源而流自通,故诸经皆有井荥俞原经合之辨。)
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先刺所从生,必求其本也。)
病痛者阴也。(同前篇。凡病痛者,多由寒邪滞逆于经,及深居筋骨之间,凝聚不散,故病痛者为阴也。)
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阴也,深刺之。(按之不得者,隐藏深处也,是为阴邪,故刺亦宜深。然则痛在浮浅者,有属阳邪可知也,但诸痛属阴者多耳。)
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阴也。痒者阳也,浅刺之。(阳主升,故在上者为阳。阴主降,故在下者为阴。痒者,散动于肤腠,故为阳。凡病在阳者,皆宜浅刺之。其在下者,自当深刺无疑也。)
病先起阴者,先治其阴而后治其阳;病先起阳者,先治其阳而后治其阴。(此以经络部位言阴阳也。病之在阴在阳,起有先后。先者病之本,后者病之标。治必先其本,即上文所谓先刺其病所从生之义。)
(4)《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昏闷也。瘛,抽掣也。邪热伤神则瞀,亢阳伤血则瘛,故皆属于火。然岁火不及,则民病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岁水太过,则民病身热烦心躁悸,渴而妄冒。此义火之所以有虚实也。瞀,茂、务二音。瘛音翅。)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心属火,其化热,故疮疡皆属于心也。然赫曦之纪,其病疮疡,心邪盛也。太阳司天,亦发为痈疡,寒水胜也。火盛则心实,水胜则心虚,于此可见。)
三、治则
泻阳补阴,也就是滋水涵木祛火,佐金平木祛风。泻太阳经,心包经,补肾经,肺经。
五诊处理:针前人迎寸口2盛。
局部痛点刺血拔罐(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委中(腰为肾之府,病在腰者取之腘),金门(足太阳膀胱经之郄穴,交会穴足太阳、阳维脉,膀胱经郄穴,本经经气深聚之处,同样也是邪之深聚之处),太阳为开泻法,补涌泉(膀胱与肾相表里,阳多阴少,故补肾水),泻劳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火,心有邪,君不受邪,心包代为受邪,劳宫为荥、为火,故取之),补太渊(补金克风木,荥输治外经,但只取了一穴太渊。)待下次反馈,针后脉平。(泻法不留针,补法留针15分钟)
六诊处理:反馈疼痛比以前频率少了。人迎寸口平,按众痹针法,加刺带脉(因痛点呈带状分布局部取穴本穴有卸木降火之意,少阳为枢。)、委中、金门泻,补涌泉、泻劳宫、补经渠(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取肺经金穴,补金克风木)泻法。待下次反馈。(泻法不留针,补法留针15分钟)
七诊处理:反馈疼痛比以前频率更少了,几乎不怎么痛了。但后背疼痛部位出小红疹子比较痒,我一看认为是风从外出。人迎寸口平,故又刺血拔罐。带脉穴、委中、金门泻,补涌泉、泻劳宫、补经渠。待下次反馈。(泻法不留针,补法留针15分钟)
八诊处理:主诉几乎不怎么痛了,后背也不痒了,主诉后背皮肤扎刺的地方有点皮肤痛。人迎寸口平,按众痹刺局部带状疱疹区域。取穴带脉穴、委中、金门泻,补涌泉、泻劳宫、补经渠。(泻法不留针,补法留针15分钟)
没有用药,全程用针,老人已经让别人治的不愿意吃中药了,针灸是隔一天一次,今天是第八次,老人都是下午三点,准时过来针灸,每次针灸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注:针为利器,若不明阴阳,不知补泻,请勿照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