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病程特点

带状疱疹的病程发展分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影响了疾病的发展和结局:

Ⅰ期:病毒复制期,免疫监视功能丧失。

Ⅱ期:临床症状期(急性带状疱疹),病毒影响神经节—神经—皮区,机体抗病毒系统的反应,细胞溶解和宿主炎症反应。

Ⅲ期:带状疱疹的后遗症期,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的传播,抗病毒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

HZ和PHN均可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及诱发性疼痛。其中自发性疼痛有种类型:稳定的跳痛、稳定的烧灼痛、间歇性锐痛或射击样痛(突发性疼痛);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即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增强,而痛觉异常则是指对阈下刺激(非伤害性刺激,如轻触)产生剧烈的疼痛反应。

1.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表现

(1)前驱症状:发病前往往有发烧、全身不适、头痛、恶心、颈部僵硬和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

(2)神经痛: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疼痛的性质多数为跳痛、浅表性刺痛、烧灼感,可伴有受累背根神经节分布皮区的皮肤痛觉过敏和/或痛觉异常。疼痛可与疱疹同时或晚于疱疹出现。最初疼痛轻微,以后可逐渐加剧。每个患者的疼痛性质和强度也不固定,随时间经过而变化。约有8%的患者急性期可没有疼痛。带状疱疹痛一般在周内可逐渐缓解或消失。急性期患者病变部位皮肤浅感觉常减退,考虑与末梢感受器损伤有关。

()皮疹特点:疱疹经常在疼痛的第~天出现,也有患者先有皮损,后出现疼痛。皮疹分批出现,沿神经干线集簇分布,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黏膜。皮肤损害常见于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其中胸部占0%,面部占~20%,颈部占10~20%。双侧发病者低于1%。有1~8%的患者复发,约半数发生于同一部位。

皮损早期有局部红斑和肿胀,随后红色丘疹进展成囊泡、疱疹和脓泡。轻度皮损通常为部分皮区,但整个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受累。严重病例皮损可布满受累神经分布区,疱疹较大并融合成片,且有持续的烧灼痛和剧痛,运动或皮肤紧张度改变可加剧疼痛。

随后,红斑逐渐消退,疱疹干燥皱缩,剧痛减轻。疱疹结痂脱落,留下皮肤色素沉着,皮损重者,伤及真皮,留下瘢痕。感觉过敏和痛觉过敏逐渐减轻,症状消退。疼痛症状持续存在者转化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理性疼痛。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表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急性带状疱疹的后遗症。尽管大多数患者带状疱疹可自行缓解,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演变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疼痛:疼痛性质主要表现为:①自发性闪电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发作痛。逾0%以上的PHN患者诉疼痛发作时呈自发性闪电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烈疼痛,夜间睡眠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②针刺样疼痛伴随持续性烧灼痛属于中度疼痛,晚上可影响正常睡眠。多数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且较为顽固,并且多两三种疼痛混杂在一起;极个别患者缺乏典型的神经痛。虽然发作频率与PHN的临床类型和神经受损程度有关,但多数患者所表现的自发性剧烈疼痛的发作频率在临床上缺乏规律性,与运动亦无明显关系;持续性剧烈疼痛发作临床亦不罕见。

(2)瘙痒和感觉异常:大部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会伴随患区程度不同的紧缩感、蚁行感、瘙痒、抽动感或灼热感;个别患者可单纯表现为剧烈的持续性瘙痒。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可伴有机械性感觉异常。大多数患者患区皮肤呈现明显的痛觉过敏或超敏现象,即使少许棉签纤维轻轻掠过亦会引起痉挛样剧烈疼痛,因此许多患者由于惧怕衣服刺激产生的剧烈疼痛而不敢穿衣服。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受损皮区与对侧正常皮肤相比感觉阈差异显著,而皮肤的温度感觉无差别。

()抑郁、焦虑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多伴有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异常变化,如睡眠紊乱、厌食、倦怠、便秘和性欲降低。

二、并发症

1.急性带状疱疹急性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通常在皮疹破溃后出现。

1急性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

神经痛

面神经或动眼神经麻痹

运动神经麻痹

脊髓炎

脑膜脑炎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全身毒性或播散

发热

寒战

细菌性脓毒症

水痘肺炎

通常,病变在~6天内仍局限的患者不发生并发症。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病程也会延长。在病变早期,感染常在同侧节段性播散,很少侵犯对侧皮肤,常伴有发热和身体虚弱,最终常因内脏受累致死。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由于病史长且疼痛剧烈,带状疱疹后期的并发症主要是多数患者可继发焦虑及抑郁症状,甚至自杀倾向。PHN也可伴发失眠、食欲不振、精力及性欲减退等。患者生活模式破坏(不能工作、家庭破裂、活动受限不能参加社会活动),活动量降低,身体功能的损害可能超过疱疹急性期。

诊断

1.诊断标准:①水庖液培养;②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检验;③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确定水庖液中病毒的DNA;④使用PCR技术检出血液中的病毒DNA。以上四项有一项或者有神经痛或伴有皮疹者即可确诊。

带状疱疹的诊断基本上依靠临床表现,特别是皮疹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但对于尚未出现疱疹以及无疱疹型HZ的患者,才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项目。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据带状疱疹患病史,可于患区发现疱疹后遗留的深浅程度不同的皮肤色素沉着或瘢痕区;特征性疼痛表现,例如自发性刀割样、闪电样发作痛或烧灼痛及局部浅感觉、温度觉异常变化,尤其是各种表现的自发性疼痛及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触诱发痛、痛觉总和、感觉后遗现象等,在排除了冠心病心绞痛、外伤、椎管感染、脊膜瘤、脊神经纤维瘤、脊髓空洞症等疾病后,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明确的诊断。诊断时必须进行疼痛的评估,以便对于疼痛的当前状况和治疗后的变化进行比较。

评估通常采用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neuropathicpainscale,NPS)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NPS包括10种不同的疼痛性质描述,即剧痛(severe)、尖锐痛(sharp)、钝痛(dull)、烧灼痛(burning)、寒冷(cold)、皮肤过敏(skinsensitivity)、瘙痒(itching)、不舒服(un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blbl/6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