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氖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氦氖激光在带状疱疹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氦氖激光照射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从疱疹结痂时间、痂皮脱落天数及疼痛消失日期三方面进行比较。结论:氦氖激光可以明显加快疱疹结痂及痂皮脱落的时间,并帮助止痛,从而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
关键词带状疱疹氦氖激光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由水痘I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具有亲神经和皮肤的特性,它可以长期潜伏在脊神经及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某种诱因作用下,该病毒可以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以从一个或数个邻接的神经节沿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引起特征性的节段性的疱疹。我院从年开始用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并取得确切疗效。这里,我们收集了年间例接受氦氖激光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的资料,与同期的例未接受氦氖激光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的资料按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治疗组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性61例,女性79例,年龄18~88岁,平均58.57岁,其中18-40岁17例(占12.14%),41-60岁56例(40.00%),61-80岁61例(43.57%),80岁以上6例(4.29%),病程(按皮损出现日期计算)为2~7天,平均4.71天。对照组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45例,女性60例,年龄21~82岁,平均50.62岁,其中40以下的11例(10.48%),其中41-60岁44例(41.90%),61-80岁45例(42.85%),80岁以上的5例(4.76%),病程(即皮损出现日期)为3~6天,平均4.10天。
(2)临床特征:治疗组例均表现为簇集的疱疹,单侧分布,呈带状排列,伴局部不同程度针刺样疼痛。发病部位:胸背部75例;上肢24例;腰腹部18例;头面部17例;下肢6例。对照组均表现为簇集的疱疹,单侧分布,呈带状排列,伴局部不同程度针刺样疼痛。发病部位:胸背部60例;腰腹部17例;上肢12例;头面部11例;下肢5例。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药:阿昔洛韦片剂mg每日五次口服、阿昔洛韦霜剂外用、转移因子1支每周两次皮下注射及维生素Bmg每日三次口服、Bμg,隔日一次肌肉注射,除此之外,给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激光器波长为.8nm,经单丝石英导光纤维输出激光,输出功率为25mW,我们采用穴位照射同时配合扩束照射,前者光斑直径为0.5~0.8cm,接触式照射双侧拇指指间关节屈侧中央“大骨孔”穴,每穴照射5分钟;后者直接照射皮损区域,疱疹范围广泛者,移动照射整个皮损区域,光斑直径采用4~6cm,距离10cm左右,照射时间为每次10分钟。照射方法为每日1次,连续照射,一疗程10次。对照组治疗用药:阿昔洛韦片剂mg每日五次口服、阿昔洛韦霜剂外用、转移因子1支每周两次皮下注射及维生素Bmg每日三次口服、Bμg,隔日一次肌肉注射。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皮损特点与病程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由于年龄不同,带状疱疹的病情,尤其是疼痛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分四个年龄段按照治疗后皮损改善及疼痛消失的天数比较,结果发现:疱疹干枯结痂时间及痂皮脱落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在年龄为41~60岁的患者间比较,痂皮脱落时间两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对于止痛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1~48岁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年龄低于40岁和超过80岁者比较两组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
如果您对于激光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什么疑问,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直接获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