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时讯记者赵雪莲
天,54万字,古稀老人王克臣完成了他人生中以反映潮白河以东人民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寒凝大地》。9年前,他曾写了反映潮白河以西人民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风雨故园》。
8月28日10时,印厂送来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寒凝大地》,王克臣不顾自己75岁的高龄,加入到搬书的队伍中。他从楼下至4层楼,往返数次,脸上满是欣喜。
老人拆开包装,拿出一本装帧精美的《寒凝大地》说:“从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中提取‘风雨故园’四个字,为我的第一部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命名。作为姊妹篇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则从鲁迅旧体诗《无题》中提取‘寒凝大地’四个字作为书名。”
“能写出这部小说,和年顺义县委组织部抽调我参加编辑《历史不会忘记》有很大的关系。”王克臣告诉记者,在编辑过程中,他发现稿子不错,但故事欠缺。于是王克臣和作者一起重新采访。期间,他采访了地雷大王马文通,赵家三兄弟、穆氏姐妹的故事,为这次创作积累了素材。
记者跟随着王克臣来到了不足10平方米的写作间,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个书柜……他每天要在这里坐上数个小时进行创作。记者看到75岁高龄的他用电脑写稿,他说:“我岁数大了,打字的速度很慢,远远赶不上你们。在键盘上打字不像你们年轻人,十个指头都能用上。我打字只用两根手指头,‘二指禅’,比你们打字慢多咯。”
王克臣说,之前的电脑下岗了。春节期间已经写完了,在修改过程中,文档怎么也调不出来了,“当时真是痛不欲生,这本小说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看到王克臣着急,儿子扛着电脑就去找人维修。可修好后不久,电脑又出现了问题,为了保险起见就攒了一台新电脑。
对于一个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乡土作家,要完成这部作品绝非易事。从去年5月16日提笔到今年1月29日完稿的这天中,他不仅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吃药,其中有天身患疱疹,医院打针。医院,但脑子里还在构思着他的这部小说。他说:“医院,来回等车就浪费了我不少时间。”每天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创作,对于他来说更是头昏眼花,腰酸背痛,难以支撑。
王克臣常想,不定写到哪一章,哪一节,将不再醒来。于是,他恪守鲁迅先生“坚忍、认真、韧长”的精神,“赶快做”,挣扎着以“小跑儿”度过每一天。他说:“我给自己定了底线——每天至少字。每次绝不在构思困难的时候停笔,在故事情节走向、人物性格想清楚了,写到兴头时再停笔,这样下次写时就很容易进入写作状态了。”
“我把顺义的抗战英雄写进作品,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王克臣说道。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