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颊炎手足口的区别及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9-10月两个发病高峰。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一般病程10天左右。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体温多在38度以上),食欲不振、疲倦伴有头痛,咽喉痛、咳嗽,流涕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疱疹,痛感明显,伴有流涎,拒食,这些疱疹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注意与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分)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此外,感染CA6型别的手足口病康复期部分患儿手部会有脱皮、脱甲的症状。

由于患儿患病早期会有普通感冒的症状,家长容易忽视。所以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家长应该提高警惕,如有症状及时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简称疱咽)也是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其致病病原与手足口病病原有交叉,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4型(CA4)、柯萨奇病毒A10型(CA10)、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两种疾病的病原体均易被含氯消毒剂杀灭。疱咽一般不会有皮疹症状,但婴幼儿发热温度可能更高,而且口腔咽峡部疱疹症状更严重;且其传播途径、传染力等同于手足口病,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流行,根据《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时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所以部分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就是手足口病病例,对其的管理同样需要重视,目前管理参照手足口病管理。

手足口VS疱疹性咽峡炎

相同点:

好发于春夏季节,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极易传播,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不同点: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其疱疹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的大多数患儿先是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和臀部。 

另一区别是:

疱疹性咽峡炎虽可能会出现合并细菌感染,但不会出现脑炎等其他并发症,即不会出现重症,一般一个星期左右会自愈。而手足口病的患儿则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疾病,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且严重。

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所以通常对于患儿的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由于易感人群是5岁以下婴幼儿,病原又具有广泛的传播性,托幼机构、游乐场等这些易感人群密集地,极易感染传播导致疫情扩散,这样一旦孩子有症状,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通力配合。

我园针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控:

1、加强晨午检,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精神状况,从很多细节上发现孩子潜在的病患.

2、每天做到疾病儿童缺勤追访及登记等措施。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流通,幼儿的餐具,玩具都要严格消毒并做好相关记录。

4、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经常揉眼睛,教育幼儿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不要直接对着其他幼儿。

请您在家也要注意为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哦~

双桥幼儿园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个医院好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blbl/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