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留瘢痕,如合并细菌感染会留瘢痕,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1.如何灭活病原菌?
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不耐热和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能被乙醚等消毒剂灭活。
2.是如何传播的?
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在托幼机构易引起暴发。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1-10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获得来自母体体内的抗体而具有暂时免疫力;成人也可得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
3.有哪些常见症状?
典型水痘可分为两期:
前驱期:婴幼儿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在出现低热、全身不适的同时已有皮疹出现。年长儿童和成人可有畏寒、低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持续1-2天后才出现皮疹。
出疹期: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1周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疹是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4.该如何预防?
(1)水痘病人应呼吸道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
(2)搞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如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除的分泌物。
(3)疫苗接种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根据自愿自费知情原则注射水痘疫苗。
(4)注意锻炼、营养和休息,增强抗病能力。
(5)水痘流行期间,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感染源。
02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广泛使用疫苗后特别是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发麻疹病水平均已大幅下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要消除的传染病。
1.如何灭活病原菌?
病毒抵抗力较弱,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56℃30分钟能使其灭活。但对寒冷及干燥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室温下可存活数天,-70℃可存活数年。
2.是怎样传染给人的?
麻疹患者为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出疹当日为第0天)都具有传染性。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以飞沫形式传染易感者。麻疹的传染性较强,未患过麻疹而又未接种疫苗的无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发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3.有哪些常见症状?
感染麻疹病毒之后,有1-3周的潜伏期,前驱期主要出现发热、咳嗽、流泪、眼结膜充血、畏光等卡他症状,90%以上患者可出现口腔粘膜斑;发热三四天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状皮疹,从耳后、发际,然后到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和足底。皮疹持续1周左右消退,会留有色素沉着,并有脱屑。无并发症的病程一般为10-14天,可并发肺炎、脑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可危及生命。
4.该如何预防?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儿童在8月龄、18~24月龄各免费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未感染过麻疹、且既往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其他人群,推荐至少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
(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3)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4)麻疹患者应隔离治疗,谢绝非必要的探访,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无免疫力的人群;彻底清洁麻疹患儿用过的玩具、衣物和家具等。
(5)在流行期间,易医院等公共场所,必要去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03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性皮肤斑丘疹。儿童患病时通常病情轻微,30%~50%为亚临床感染或隐性感染,易被忽视,成为潜在传染源。孕妇感染风疹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1.如何灭活病原菌?
风疹病毒对紫外线敏感,脂溶剂乙醚、氯仿可灭活风疹病毒。pH〈3.0可将其灭活。病毒不耐热,56℃30分钟,37℃1.5小时均可将其杀死,对寒冷和干燥环境有一定的耐受力。
2.是怎样传染给人的?
风疹患者、无症状带病毒者及先天性风疹患者为本病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患者粪便及尿液污染的衣物、生活用品等发生感染,亦可通过胎盘及母乳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风疹好发于儿童,冬春季是发病高峰,托幼机构或中小学校等人口集中场所易引起暴发流行。
3.有哪些常见症状?
早期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是其特征性表现。一般病情轻,病程短,预后良好。可并发关节炎、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50%的感染者不出现皮疹或是亚临床的,称为隐性感染。
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三个月感染风疹,可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一个或多个器官畸形。以先天性白内障、心脏畸形和耳聋等为典型特征,此外还有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紫癜,心肌炎和青光眼等统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CRS患儿体重低,行为及运动能力低下,有些畸形出生时已很明显,但耳聋、智力低下、运动失常等在1岁或几岁之后才被发现。
4.该如何预防?
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是最有效预防风疹的措施。儿童免费在8月龄接种1剂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
(1)风疹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疹后5天;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1天;孕妇密切接触者应进行血清学检测感染指标。
(2)勤晒被褥和衣物,开窗通风;
(3)风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医院;必要去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4)保护孕妇,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
0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和各种腺体组织,引起儿童脑膜炎、脑膜脑炎,青春期后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1.如何灭活病原菌?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宿主。腮腺炎病毒抵抗力低,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对甲醛、乙醇敏感,加热至55~60℃时10~20分钟即可灭活。
2.是怎样传染给人的?
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2周时间内具有高度传染性。此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呈全球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易在中小学校发生流行,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罕见。
3.有哪些常见症状?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体温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肿大后1-4天又累及另一侧,进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75%的腮腺炎患者有并发症,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生殖系统并发症、及胰腺炎、肾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个别严重可导致死亡。睾丸炎常发生在肿大的腮腺消退时,出现发热、睾丸肿胀、疼痛,部分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卵巢炎发生于5%的成年妇女,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
4.该如何预防?
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是有效预防流腮的措施。儿童在18~24月龄应免费接种1剂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但接种1剂含流腮成分疫苗的防病效果有限,推荐接种2剂含流腮成分的疫苗。未感染流腮病毒且既往无含流腮成分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
(1)隔离传染源至腮腺消肿后5天,从发病起算约三周左右,患者污染的饮、食具需煮沸消毒;
(2)在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3)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学校、幼儿园等,应加强教室寝室、食堂等地经常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必要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流行期间可佩带一次性外科口罩。增加晨检。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进行就诊。报道:德育处
编辑:吴萍玲
审核:许福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