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杜绝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确保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师生预防传染病意识,了解细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的症状及详细的预防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保护能力,共同防范细菌和病毒入侵,呵护孩子身体健康。现将秋冬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方法分享给大家!

流行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新冠肺炎

目前还是新冠肺炎防控阶段,新冠传播途径及症状同流感类似,传染力及致病力更强,需要高度警惕。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无孔不入、耐寒耐热,它主要是通过粪口、气溶胶等方式传播,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水产、生鲜,应保证彻底煮熟再吃。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当孩子出现低热,厌食,手、足、口腔出现疱疹等症状时,家长们要予以重视,及时送医。确诊后要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风疹

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流行性脑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其他肠道传染病

有些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痢疾杆菌在许多食物中的生存时间较长,伤寒杆菌在0℃以下时仍可存活1个月,甲型肝炎病毒在-20℃的低温条件下仍可存活。

勤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勤洗手

保持卫生整洁

多喝水

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多吃蔬菜水果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进行合理的

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不在人口密集

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

出门佩戴口罩

流行季节前及适龄儿童

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如接种流感、麻疹、流脑、

风疹、腮腺炎及水痘等各种疫苗。

温馨提示:

1.秋冬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2.如患传染病,需居家休息,待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到所在地段指定的卫生服务中心开具复课证明。

3.疫情还未结束,防护还需重视,家长每天接送孩子时戴口罩,排队间隔距离1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d/12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