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疼痛剧烈、慢性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特点。医院疼痛康复部近年来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老年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进阶康复方法。

一、带状疱疹感染的几个基本问题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神经炎。VZV病毒感染后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当某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时VZV活动,并生长繁殖,沿神经移动到所支配皮肤区域,发生簇集状神经水疱沿神经走向呈现带状分布,龙岩本地俗称为“飞蛇”。有民间传说如果“飞蛇”沿身体中轴连成一圈时患者就会丧命,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在临床根据出现皮肤带状疱疹损害后的时间长短进行分期,出疹最初30天内为急性带状疱疹(AHZ),亚急性期指出疹后疼痛持续3个月内;出疹超过3个月内仍疼痛,也就属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疱疹急性期(AHZ)的疼痛主要是炎症性疼痛,而慢性期(PHN)则转化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①在发生带状疱疹皮肤损害的部位出现闪电样、刀割样、撕裂样之痛。②针刺样疼痛伴有烧灼感。③夜间疼痛严重影响睡眠。④病程时间长的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消极念头、自杀倾向。⑤疼痛区域可伴有束带感、蚁行感、抽动感、瘙痒等感觉异常。疼痛区域胸部50%、头面部10%、颈腰部10-20%、骶尾部2-8%。头面部疼痛程度最为剧烈。

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康复措施

我们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分为三个阶段,治疗前将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制订治疗康复方案。

第一阶段:药物+物理因子+神经调控治疗

1、常用药物为普瑞巴林、度洛西汀、草乌甲素等。局部可以应用利多卡因凝胶贴布有较好疗效。

2、物理因子治疗选用红外偏振光、超声电刺激等。

3、神经调控技术rTMS(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病程较长已经形成大脑皮层疼痛兴奋灶患者效果较好。

经过上述治疗康复措施,大约70-80%PHN疼痛可以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疼痛难以控制或因年龄较大不能耐受药物联合治疗,进入第二阶段。

红外偏振光

超声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第二阶段:肉毒毒素A注射+毫米波治疗

患者可以应用肉毒毒素A进行多点注射促使疼痛范围逐步缩小,肉毒毒素A治疗可以进行2-3次。毫米波是一种新型物理因子治疗设备,对浅层神经痛作用良好。第二阶段疼痛康复手段实施后约90%患者疼痛得以缓解。残余难治性顽固疼痛患者可以转入第三阶段。

肉毒毒素A注射

毫米波治疗

第三阶段:低温等离子针刀技术+射频神经调控

经过第二阶段治疗,大部分患者疼痛区域范围缩小,成为局灶性或小岛状,此时给予低温等离子针刀消灭疼痛岛。也可以对一些更加顽固的病侧给予超声、CT引导下双极射频神经分支、神经干、脊神经背根神经节损毁及神经调控治疗。经过第三阶段治疗,绝大部分难治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可以得到有效比较满意的控制。

低温等离子针刀技术

射频

老年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许多患者经过一些临床常规方法不能奏效,长期剧烈的疼痛使患者痛不欲生,往往伴发抑郁、焦虑情况。医院疼痛康复部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进阶疼痛康复模式,结合毫米波、肉毒毒素A注射、低温等离子、射频等疼痛治疗新技术,是目前疱疹后神经疼痛康复治疗领域具有相当优势的综合解决方案,在临床推广应用后必将给众多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带来福音。

医院疼痛康复部

疼痛康复部主要治疗神经后遗症疾病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帕金森病疼痛、难治性肩痛、膝关节疾病、颈椎及腰椎病变继发神经根病、癌症疼痛、顽固性头痛等。应用药物结合体外冲击波、红外偏振光、超声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超声及CT引导药物注射、神经阻滞、三氧注射、射频、深部热疗等疼痛治疗新技术;针对疼痛引发的功能障碍实施同步康复治疗。

体外冲击波

CT引导下药物注射

三氧注射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深部热疗

慈爱疼痛康复部形成独特进阶式疼痛治疗及功能障碍康复模式,极大地改善难治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d/1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