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已被感染?
孩子发病,家长怎么跟普通的感冒发烧作出区分,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呢?
从医学上来说,符合以下3条标准可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1、主要症状:咽痛、发热。
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了,还伴有流口水、不爱吃饭的表现,家长就要警惕。
2、喉咙里有疱疹或者晕斑。
主要体征:咽部充血,散在灰白色疱疹,疱疹一般出现在发烧24小时以后,位于悬雍垂、咽喉壁、扁桃体及邻近软腭等处。
如果发现第一点的情况,家长就要赶紧拿个小电筒看看孩子喉咙有没有疱疹或者晕斑,如果有,那孩子就是中招了。
3、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日常护理
●疱疹性咽颊炎具有较强传染性,所以要注意隔离和日常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患儿应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如病情恶化应尽快就医。
●注意口腔护理,饭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年龄较低儿童可用生理盐水帮助擦拭口腔。
药物治疗
患儿体温达到38.5℃以上,伴有明显不适时需降温治疗,除进行物理降温外,也可给予退热药物进行降温。
常用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需要注意的是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6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
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及时进行止惊治疗,常用药物为咪达唑仑、水合氯醛。
夏秋为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季节,家长要观察好孩子的身体情况,当孩子出现突然发热、明显咽痛、拒食、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