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7月,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在大家的印象中,手足口病的疱疹或红疹往往出现在手足口部位↓
但近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一些手足口患儿的症状却与传统的手足口病有所不同……
1
福建2岁患儿浑身布满疱疹
医生诊断为手足口病
近日,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感染科接诊了一个2岁多的孩子茜茜(化名),四肢躯干和胸背部都布满了疱疹,孩子发着高烧,食欲很差,不停流口水,吵闹不安。
网络配图,非新闻图片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感染科主任张伯秋介绍到:“我们给茜茜做了血常规,根据经验我们判断是CV-A6型手足口病。这种手足口病和过去常见的手足口病明显的差别是,它和风疹、药疹、水痘有点类似,出疹子的面积更广,而且疹子很密集,看起来很可怕。而传统类型的手足口病疱疹只出现在手、足、口部位,胸前、后背很少。所以CV-A6型手足口医院或年轻医生误诊、漏诊。”
在经过对症治疗后,3天后茜茜的烧退了,约一周左右康复出院。
医生表示,CV-A6型是手足口病的一种类型,与以往常见的CV-16型和EV17型手足口病相比,它虽然看起来出疹多,但引起重症及死亡的病例较小,家长不用太过担忧。
“一般来说,一些手、足、口部不出疹的手足口病会更可怕些,因为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
”不管是不常出现的CV-A6型手足口病,还是平时常见的CV-16型和EV17型手足口病,只要症状不严重,医生都建议家长不要太紧张,因为:
?由于手足口病还没有专门的药物,所以最关键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如针对发热进行退烧,针对炎症使用抗生素等。
?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开窗通风。
?一般绝大部分孩子在一周内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但如果患儿在家中出现这些情况,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出现肺水肿、脑干炎症,甚至死亡!
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2
手足口病是怎么得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肠道病毒有很多种,导致生病的就有3大类,若干小类。
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比较特殊的是: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手足口病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而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简单地说,大部分症状都是较轻的。但是少数如果累及到脑部、肺部、心脏的时候,表现严重而没有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新闻中提到的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临床特征与其他病原体有所不同,所以易被误诊或漏诊,所幸该病毒一般不累及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的重症及死亡比例较小。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退烧),以及支持治疗(比如多喝水)为主。
3
高峰季节预防手足口
做好这几点!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是随粪便跑出来的,然后通过各种密切接触,跑到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
防治手足口病,家长请注意:
①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减少或避免到游乐场所等人群集中的地方玩耍,以防感染;
②发病后及时居家隔离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居家隔离期间减少与其他儿童的接触)
③高热不退时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