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杠杠的琪姐(2岁4个月)终于生病了,一天一夜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8.3-39.4°之间,从精神状态良好,到半夜饿得喊肚子疼!各种纠结、各种扛,3天时间一切都过去了,将此次病程及处理方式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能有更多孩子受益!
起病第一天
14日凌晨4点,琪姐开始发热温度38.3°,熟睡中没做任何处理,直到早晨6:20体温持续上升到39.2°,开始翻来覆去,先进行了温水浴(水温37°),确认手脚心温热,马上用凉水做了三大退热手法(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同时把脊柱向下搓红),连哄带骗的喂了水,体温下降到38.1°,精神状态良好,需要做的就是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尽可能让孩子多补充水分。
上午看咽喉还好只是发红,没有其他,体温依旧38°左右,带到绿贝康周医生退热一次,体温退回了正常,但下午又回升到了38.7°,依旧物理降温,配合退热手法。
病后煎熬的第一晚
晚上琪姐胃口差了许多,不愿意吃东西,晚上10点多体温又上升到39.6°,不愿意喝水,拒食,一看咽喉已是布满脓泡,咽后壁脓点,赶紧挂了湘雅附一的儿科急诊,手指血血象结果如下,细菌感染(PS:西医专业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要配合口服抗生素了)
吐槽:湘雅附一儿科急诊医生真是打酱油啊,且不说十指粉红指甲油擦起,没量体温,简单问下病史,看了咽喉,便有了以下处理:
医生:“说打针吧,不打针都不行,感染也很严重。”
我:“不行”!
爷爷奶奶:“不打针怎么行,都这么严重了,打针,孩子多难受啊!”
医生:“到底打不打针?”
我:“用什么药?诊断是什么?”
医生:“抗炎、抗病毒,疱疹性咽炎啊!”
我:“打针要打多久?”
医生:“开几天打着,看看情况吧!”
三个字,不打针!!
可看在老人家在场,只好退一步,开点药吧,结果就是抗炎药、抗病毒药物全上,西药、中成药也全上了,难怪现在的家长都会自己用药了,临床医生也是这么用药嘛!其实开了5种,被我强行拒绝了2种......
拿了药以后,把医院的诊断和血象都给绿贝康傅医生看了,傅医生的诊断是:化脓性扁桃体炎,让我做好应急准备,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高热。但是可以不用西药,输液更不用!
挣扎过后,我选择中医小儿推拿,回家我仍旧没有用药,爷爷奶奶满脸不高兴,一脸心疼,开始叨叨我,说孩子都发烧那么久了,万一有个什么怎么办?!吃药效果肯定不如打针快,孩子药多难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