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是我国的第17个“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耳朵,亟须大家共同努力。耳科疾病最大的损害就是影响听力。轻者,需提高声音后才能交流;重者可致残,严重影响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常见的耳科疾病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保护耳朵?小编将为您一一解读。耳科疾病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1顾名思义,外耳就是耳朵最外面的部分,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常见的疾病有畸形、炎症、肿块等。畸形有耳廓畸形和外耳道闭锁,这些疾病在幼儿期就必须引起重视并及时就诊。外耳道炎症有普通炎症,也有真菌性外耳道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有“采耳”的习惯。殊不知,很多真菌就是在“采耳”的过程中被染上的,“耳痒”、“耳流水”、“耳闷胀感”挥之不去。还有部分人经常挖耳,几天不挖就不舒服。反复挖耳,其后果是外耳道皮肤长期处于炎症困扰中,这样容易感染真菌,另一方面,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还可引发皮肤癌变,给身体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2中耳是耳朵中间的部分,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中耳疾病最常见的是中耳炎,主要发生于鼓室、乳突或中耳其他部位,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不当的擤鼻方法等引起。急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给人带来的困扰就是耳流脓不止,听力减退。流脓从无味清水样到白色或污秽斑片状恶臭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乳突发育不良和鼻咽部的慢性病灶可能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诱因,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中耳结构还包括面神经。面神经的任何部位受损都可能引起面肌瘫痪,出现“嘴角歪斜”、“鼓腮漏气”、“闭眼不全”、“额纹变浅”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面容美观,造成永久性痛苦。还有一部分人,在面瘫症状发生前耳部、头皮等部位出现疱疹,是因为病毒损伤神经。可导致剧烈疼痛、面瘫、眩晕、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症状。3内耳的疾病,主要包括畸形和感因神经性耳聋。感因神经性耳聋最常见的是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就是突然发生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因神经性听力损失,并伴有耳鸣、眩晕、耳闷胀感等症状。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诊,需要及时就诊并治疗。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段,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眩晕也是内耳病变的一种常见症状,发作时“天旋地转”是其最恰当的描述。眩晕可能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能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耳鸣也是耳科的一个常见症状,即耳内嗡嗡作响。耳鸣声多数在耳内,少数在头部或耳周,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50~70岁。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低音调轰鸣或嗡嗡声;呈嘶嘶声、海潮声;声调、音量及强度波动不定;在安静房间内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时,则耳鸣更为清晰。耳鸣是常见耳部和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耳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颈部等多处病变都可引起耳鸣。一旦出现耳鸣,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耳科保健对于耳科疾病来说,除了就医,预防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耳科保健: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急性感染,以及慢性鼻炎、鼻窦炎、增殖体肥大和慢性扁桃体炎等,以减少中耳感染的机率。
2.戒除习惯掏耳朵的坏毛病。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造成耳部炎症反复发作听力下降。
3.洗头发、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本就有鼓膜穿孔现象,水入耳内更容易引起中耳炎复发。对于曾患过慢性中耳炎而鼓膜穿孔的人来说,防止水流入耳内尤为重要。如果爱好游泳,也需修补鼓膜后再考虑游泳。4.耳廓外伤、生冻疮时更要严格防止细菌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这种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从而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这点对于糖尿病人尤需注意。5.远离噪音和强声现场(包括燃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强声刺激可造成爆震性耳聋。此外,习惯戴耳塞听音乐的年轻人,也要尽可能减少带耳塞时间。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副作用,有遗传性耳聋家族史者,尤需慎用。7.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并发感音神经性耳聋、面瘫,需及时就诊并治疗。一旦延误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间。8.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外伤会引起鼓膜穿孔及听力损害,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鼓膜发生外伤性穿孔后,切忌用冲洗法来消除外耳道内的血液或血块,也忌用滴耳剂,要想除去外耳道内的凝固血块或异物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操作。9.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人中耳腔,引起中耳炎。10.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出行。因为如此,可引起气压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在乘坐飞机时,可多做些吞咽动作,这样可调节中耳内气压,使鼓室内压力与大气压保持平衡。11.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耳聋者,应随时监测其听力。临床上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耳聋,对已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随时监测其听力。12.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必要时佩戴助听器。
北京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d/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