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病毒都很可怕它们有时候还能救人类

来源:搜狐文化-路上读书

书名:《病毒星球》

从流感病毒到艾滋病毒再到埃博拉病毒,这些病毒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们的流行给全世界的人带来了恐慌。这些有机体微小而又无处不在,然而,病毒真的只会给我们带来疾病和死亡吗?

今天推荐《病毒星球》这本书,带大家走进隐秘的病毒世界,了解病毒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作者:卡尔·齐默 

虽然不少病毒会让人生病,但是人类的生存同样离不开病毒。它们帮我们杀菌、清洁水源,甚至是生育健康的后代。

病毒对黄蜂妈妈的帮助

早在人类有意识地利用病毒之前,动物早就这么做了。比如说黄蜂。黄蜂是这样繁殖生长的:它们把卵产在毛毛虫的幼虫的背上,于是黄蜂卵靠着吃毛毛虫的肉而逐渐成长。当然毛毛虫也不会坐以待毙,会发展出各种招数来进行反抗,而小茧蜂科和姬蜂科的雌蜂们对于毛毛虫的反抗有特殊的方法:它们用一种特殊的物质将卵包裹起来,然后产在毛毛虫的背上,这种物质会慢慢地将毛毛虫杀死,使得自己的宝宝能安然成长。

 

黄蜂妈妈们使用的这种物质是一种病毒浓缩剂。这种病毒在黄蜂的卵巢里繁殖,对黄蜂没有影响,但是会限制毛毛虫的免疫系统从而引发疾病甚至死亡。黄蜂和病毒慢慢地通过共同进化,形成了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病毒挽救了黄蜂,帮助它们解决了产生毒素的困难;而病毒也依靠黄蜂的基因而继续生存下去。

病毒与宿主的关系多半有这三种:一些病毒伤害宿主,一些病毒帮助宿主,还有一些病毒相对中立,无害无利。

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公共卫生事业的目的不是灭杀所有的病毒感染源,而是研究如何利用一些病毒来对抗疾病,同时控制致命性病毒。

病毒对疫苗研制的促进

关于病毒与人类的伙伴关系,最好的例子是牛痘病毒。18世纪后期,著名英国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发现挤奶女工似乎不会感染天花。一个年轻挤奶女工从一头奶牛那里感染了牛痘病毒,詹纳从她手上刮了一点下来,给一个8岁的孩子接种了牛痘。之后这个孩子有点发烧,痊愈后詹纳给他接种了少量的天花病毒,结果发现没有引发任何病症——牛痘与天花病毒亲缘关系可以使牛痘产生免疫力。詹纳因此研发出一种预防天花的疫苗,这是人类历史上拯救人数最多的一项发明。

疫苗的概念在本质上,就是积极利用一种病毒去对付另一种病毒。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疫苗都是病毒或者病毒的一部分,几乎整个当代疫苗学都是在以毒攻毒。一些安全的病毒是我们抵抗致命性病毒的最好的朋友。

病毒对慢性病和癌症的作用

众所周知,慢性病很难治愈。但是如果发现这种慢性病是由一种微生物引起的话,预防和治愈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比如说宫颈癌,以前的治疗不仅损害身体,还不能保证完全有效,但现在能借助疫苗加以预防。再比如说前列腺癌,研究者们正在探究它是否也是由于病毒引发的。甚至连心脏病也有可能如此: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保尔?爱德华认为,肺炎衣原体加上环境作用,可能是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

此外,科学家还怀疑,一些精神病也许源自于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是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的。比如弓形虫,只有猫和其他猫科动物是它的终宿主,在其他哺乳动物和人类这些中间宿主的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繁殖不能散播后代,于是,弓形虫的策略是改变啮齿类动物(比如老鼠)的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减轻这些动物对猫的恐惧,从而更有利于被猫捕食而进入终宿主的体内,完成自己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再比如说狂犬病毒,能够引发感染者对水的恐惧,增强感染者的攻击性,这样就更有利于狂犬病毒在感染者的唾液中累积,并且通过感染者充满攻击性的一咬来传播自己。

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跟弓形虫抗体有相关性。一些弓形虫病人心理上也有不良反应,而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对弓形虫也有效果。还有,有精神分裂症的人跟猫接触得更多。

除了精神分裂症,还有慢性疲劳综合症也被怀疑跟病毒有关。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病症与一种小鼠白血病病毒科的病毒具有相关性,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进一步揭开谜底。

除了控制慢性病,一些病毒对于治疗癌症也有很帮助。比如一种塞内卡山谷病毒,能锁定生长在神经和内分泌交汇处的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内繁殖引起细胞溶解、破裂和死亡,却不会感染健康细胞。还有一种叫做GBV-C的小病毒,能够帮助感染艾滋病的男性患者延长生命。年中科院公布了一项研究,认为疟疾感染有利于艾滋病病毒储存库的清除。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非洲,疟疾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是两种主要的传染病,而且这两种疾病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因此共感染现象很普遍。研究发现,一些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由于疟疾感染而获得了病毒学上的益处。除此之外,科研人员正在使用和改造诸如疱疹病毒、腺病毒和麻疹病毒一类的病毒,来创造对抗癌症的病毒疗法。

利用病毒对付其他微生物

病毒能够感染所有的细胞生命形式,包括细菌、寄生虫和哺乳动物。那些对人类有害的细菌和寄生虫,可以用病毒去对付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一种叫做原生动物的寄生虫,比如利什曼原虫,是一种有害的原虫,可以通过沙蝇的叮咬传染人。哈佛病毒学家珍?帕特森及其同仁发现了一种能够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天然小病毒,这种病毒可以被改造成既安全又有效的病毒,为对付寄生虫提供一种天然的系统疗法。研究人员也在探索是否有一种病毒,能够杀死人类的致命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在《病毒星球》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可以杀死有害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因为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所以被称为噬菌体。

细菌是引发破伤风、结核病的元凶。而噬菌体能像小型月球着陆器一样在人体内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个过程中能摧毁细菌。噬菌体通过空气或接触进入人体,只要我们自身的免疫细胞识别并消灭它们,它们就不会在我们体内呆太长时间。另外它们也可以在实验室培养出来,作为疫苗进入人体。现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已经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应对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这些噬菌体。

除了用来治病,噬菌体对于人类而言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大家可能不知道,每1升海水里大约有亿个病毒,如果把整个海洋的水都算上,病毒的数量可是有10的30次方那么多!海水这么不卫生,那去海里游泳岂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吗?好在这些病毒中的一部分是噬菌体,它们每天会清除掉海水中15%到20%的有害细菌,防止霍乱以及其他有害疾病的传播。假如没有噬菌体,通过水传播的传染病将会造成更大规模的伤害。

既然病毒对于人类有这么多作用,那么我们就不能把它们一竿子打死,培育帮助人类的微生物,努力控制那些坏家伙,才是我们的公共卫生事业的目的。就算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次的病毒大流行,也没办法阻止它们被用作邪恶的生化武器。但不论如何,面对可怕、奇异又有趣的病毒世界,我们研究得越深入,就越能为将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
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d/6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