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可爱的小朋友总是想又抱又亲,但是这样的行为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前几天看到英国每日邮报的一则报道真是吓了一跳!
来自英国的小女孩SiennaDuffield今年3岁了,在去年十月份过2岁生日的时候,妈妈给她举办了一场生日party,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个拥有一双蓝蓝的大眼睛和金色卷发的小姑娘。
但生日后不久,Sienna的嘴里突然开始长溃疡,脸上也开始流血,只能送急诊。而医生最初以为只是湿疹。
但是Sienna的嘴巴慢慢地溃烂,脸上长出很多让她很痛很痒的水泡,皮肤上布满了疮跟脓液。“就好像有人向她的脸泼了硫酸一样。”她的妈妈Savina说。
直到这时,医生才推断出是疱疹感染。在医生的提醒下,Sienna妈妈突然想起,生日会上,亲友们挨个抱着可爱的Sienna,其中有一个嘴唇上有疱疹的亲戚亲了她一下。
很有可能就是那致命的一吻,让孩子不幸地感染了带状疱疹的病毒,引发了很可怕的灾祸。
而Sienna在往后的8个月都没办法很好地吃东西,医院挂点滴来维持营养。
八个月里,妈妈每天都要给Sienna换被子和床单,因为上面全是Sienna给脸颊抓痒时留下的血迹。
感染的地方疼痛难忍,无时无刻地痒,只有两岁的小姑娘,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痛苦里。
“每一天她的血都会黏着枕头,到处都是她的血。”她的妈妈描述。因此,家人每天都要帮她更换衣服和床单。“我不准她抓脸,但是她会用其他东西例如沙发蹭自己的脸。”
妈妈Savina对此非常担忧,觉得心爱的女儿“被活活吞噬”。“在外面走路的时候,人们会向她投来恶意的眼神,对她说恶毒的话,小孩子也会瞪着她。”
虽然医生们先前因为考虑到Sienna本身有湿疹,一直不敢用氟氯西林抗生素,但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最后还是决定改用它,希望有奇迹的发生。
幸运的是,她的脸真的好转了,也没有再复发,变回以前可爱的模样!但医生说,这样的治疗并不能让Sienna彻底免疫,疱疹还是有重新出现的可能。
妈妈Savina当然非常高兴,并希望把这个可怕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看,即使只是一个温暖的亲吻,也有可能让小孩感染病毒。
小孩子的免疫能力正在发展,所以比成年人更容易感染疾病。一些无心的行为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
我们不要动不动就亲吻宝宝的嘴巴,也不要用舌头测试宝宝辅食的温度,更不要让宝宝的手指放进妈妈的嘴巴探索(宝宝一回头可能就放进了他自己的嘴巴)。
什么是疱疹?
嘴上长疮起泡,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火气”,其实就是一种“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常因过度疲劳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发作。它有传染性,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单纯的疱疹病毒对成人只引起唇部皮肤疱疹,但对婴儿可能是致命的。
美国儿科协会也建议广大父母不要和刚出生的婴儿或者是年龄还很小的孩子有一些分享唾液的行为,包括亲吻婴儿的嘴唇。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杜绝像Sienna这种“乐极生悲”的事件吧!
NO.1:不让随便让别人亲吻孩子有的人为了表现对孩子的亲热,动不动就亲一亲,很多家长并不会拒绝。育儿专家提醒家长,一定要学会帮孩子拒绝别人的亲吻,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对方的健康状况,万一对方有某些传染类的疾病,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NO.2:不要嘴对嘴
亲吻孩子时千万不要嘴对嘴,因为大人口中有几百种细菌,通过亲吻可传染的可传染超过种,幼儿抵抗力低如果被传染细菌就容易生病。此外,家长还应注意不要给孩子吃大人咀嚼过的食物,因为这和嘴对嘴亲吻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更严重。
NO.3:不要亲面部三角区
这个区域血管丰富,不少血管直接通向大脑,一旦损伤感染,就极有可能把细菌和毒素传到大脑,引起其他疾病。
NO.4:不要亲小宝宝的手
白白嫩嫩的小胖手人见人爱,亲友来访忍不住拿起来香一个,不过,小宝宝随后很可能会把刚刚被亲吻过的小手放进口中吸吮。由于宝宝爱吸吮手指头,无形中就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
NO.5:不要浓妆艳抹
化妆品已成为儿童母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不少化妆品含有铅、汞等化学物质,且含有雌性激素。这些有害物质通过亲吻进入宝宝体内容易引起慢性铅中毒等病症。
NO.6:不要有口水残留
宝宝容易出汗,如果大人的口水停留在宝宝的皮肤表面,那就更容易出现湿疹或汗疹。因此,在亲吻宝宝时请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口水残留。
NO.7:有这些疾病不要亲吻宝宝
当大人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眼结膜炎、皮肤病、口腔疾病、肠胃疾病、流行性肝炎或者携带具传染性的肝炎病毒等情况时,不要亲吻宝宝。因为这些疾病传染性极强,对于抵抗力弱的的宝宝来说,爱的亲吻可能会变成传染疾病的途径。
以“小鸟啄一下”来取代口水交换吧,尤其是妈妈,更要注意自己是否涂了厚重的唇膏和口红,或是身上喷洒过多的香水等,这都很可能导致宝宝受到传染或引发过敏。
Tips:
专家提醒:孩子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几乎都是大人传给孩子的,因为幽门螺杆菌不但寄生在胃里,还寄生在人的口腔牙垢中,家里最好实行分餐制,孩子的碗筷要专用。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