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是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进而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疏通全身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耳穴疗法主要包括压豆法、刺血法、毫针法等,虽然方法很多,但原理是一样的。耳穴疗法在皮肤病的辅助治疗上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如扁平疣、带状疱疹等。以及慢性瘙痒皮肤病等。为什么耳穴疗法能够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呢?中医认为:耳者,为宗脉之所聚。耳部与人体脏腑功能及十二经脉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部有丰富的神经,神经与神经之间又有丰富的吻合支。因此通过刺激耳部的局部穴位就能起到调节全身脏腑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耳穴压豆法,我们按压的豆一般选取王不留行子,因为王不留行子表明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具体的操作就是用胶布把王不留行子固定在相应的穴位上,然后进行按压,直到有酸胀感为宜。耳穴压豆能够对穴位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整个耳廓的穴位排列似一个在内倒置的胎儿。一般地说,与头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在此处按压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预防工作疲劳时出现的眼袋、黑眼圈、黑斑、皱纹等。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船形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或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常用保健穴位定位
交感: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的交界处。
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稍上方。安神、镇静、止痛、消炎
肾上腺: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有调节血管、抗感染、抗过敏的作用。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止痛、消炎、镇静的作用
肾:对耳轮上下角分叉处下方
肝:耳甲艇后下部
脾:耳甲腔后上方
肺:耳甲腔中央周围,心的上、下、外三面。
心:耳甲腔中央最凹陷处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常见疾病举例
扁平疣,就是发生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的扁平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本病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及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耳穴治疗一般选肺、大肠、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一般病程很短,单纯头面部的扁平疣效果会好一点。
荨麻疹,就是我们常说的风疹块,表现形式就是全身发作的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具体原因不明,一般与过敏反应有关。我们一般在抗过敏的治疗基础上选择耳穴治疗,起到一个祛风散邪,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取穴:肺、大肠、脾、内分泌、肾上腺、肾等。
带状疱疹,就是我们常说的蛇串疮,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常会引起成簇样水泡和剧烈的神经痛,在口服抗病毒药的治疗基础上,我们也常常选择耳穴压豆法,起到通经络止痛,激发正气,调节免疫的作用。常选择: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等。
痤疮,就是我们常说的粉刺、痘痘,我们也一般用耳穴辅助治疗,如果患者属于肺胃热甚型,可以选用脾、肺、内分泌、大肠,耳尖;如果睡眠不好可以选神门、大便干结选便秘点。
耳穴压豆注意事项
一般贴耳穴前需要有酒精消毒局部位置,贴好后每天按压个十来次,5医院换贴一次。儿童、孕妇、年老体弱者应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病者用强刺激法。如带状疱疹等。一般急性病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两侧交替使用。一般如果耳部有湿疹、破溃、冻疮等不宜使用。还有一些患者使用后局部会出现瘙痒、泛红等过敏症状应该停止使用。
总体来说,耳穴压豆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安全性高,副反应小的特点。Dr.Jian提醒大家任何一种治疗方案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的需要结合相应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耳穴,并且进行准确的定位,正确的操作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