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例。
首先和大家解释下,有些人认为带状疱疹这个病只要把疱疹治好了,病就好了;其实不然,该病发病初期表现为疱疹称为急性期,急性期如果没有积极治疗,就会发展到后遗神经痛期。
带状疱疹本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经较脊神经更易罹患。
下面我们就共同分享一个微创手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例。
患者老年男性,左侧腰腹部疱疹后疼痛剧烈,vas评分7-8分,就诊于我科,入院前口服大量非甾体镇痛药物,出现胃部不适症状,经术前综合评估,决定为患者行射频热凝+阿霉素治疗。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1-2分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varicella-zosterVirus,VZV)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生的、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疱疹为特点,疼痛明显,愈后极少复发。本病传染性很小,带状疱疹患者不能直接传播带状疱疹病毒,但能在易感人群中造成水痘流行。其传播途径仍为“皮肤-空气-呼吸道”。小儿感染VZV(初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成人表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感染在成人约占10%~20%,但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多见。局部外伤、部分系统疾病和急、慢性传染病及中毒等为常见促发因素。
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浆混浊而吸收,终呈痂壳,1~2周脱痂,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有超过8周者。
口腔黏膜的损害,疱疹多密集,溃疡面较大,唇、颊、舌、腭的病损也仅限于单侧。第一支除额外,可累及眼角黏膜,甚至失明;第二支累及唇、腭及颞下部、颧部、眶下皮肤;第三支累及舌、下唇、颊及颏部皮肤。此外,病毒入侵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鼓膜疱疹,表现为耳痛、面瘫及愈后的听力障碍,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专家简介:梁东启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解剖学会会员
河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
沧州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从事疼痛科临床、教学、科研1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脊柱内窺镜下髓核摘除术)颈椎微创介入治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三叉神经痛(药物或者射频技术毁损三叉神经半月节)、神经调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腰交感神经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及各种顽固性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
先后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第一作者)参编疼痛专业书籍2部。
我科在致力于脊柱源性疼痛治疗的同时,医院号召,为特殊病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符合条件患者,可获得二次报销或减免就医费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