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闷热潮湿,
儿童传染病也多发,
发热、咽痛、疱疹,
有经验的家长一看孩子这症状,
信誓旦旦认为是手足口病了。
但是,手足口病有个“表兄弟”,
最近一直在朋友圈刷存在感,
就是疱疹性咽颊炎。
对于这两种症状相似的“表兄弟”,
有何异同和关联?
应当如何判断和防治呢?
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科副科长龚利强介绍: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两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一般在潮湿闷热的5月、6月、7月进入高流行期,高发人群均以儿童多见。
症状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有发热、咽痛、疱疹症状。
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
——出疹的位置有所区别!
疱疹性咽颊炎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
发病时仅在口腔处可见水疱疹,
而手足口病先在口腔等部位可见水疱疹,
再发展至手、足。
对于没有经验的家长,
出现这样的症状可能会比较惊慌,
不知如何处理,
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
都属于自限性疾病,
一般1至2周后都可痊愈。
但是有1%的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出现重症,
可并发脑炎、肺出血。
而疱疹性咽颊炎虽然传染性极强,
但病情较手足口病轻,
一般不会并发其他疾病,
对症处理即可。
对于已经患病的孩子,
家长要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
医院就诊,
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者居家隔离治疗。
另外,
目前还没有针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
致病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
则没有必要给孩子吃抗生素。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儿童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
牙杯、玩具、食具、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谨慎预防。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预防措施1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2均衡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3注意加强室内通风、消毒,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现在可以正确区分这对“表兄弟”了吧!
文/陈竞之编辑/章静花
常熟日报编辑中心诚意出品
爆料丨
好文!必须点赞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