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早期症状及治疗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起居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来美好,但因为环境和食物的一些因素,疾病也越来越多,面神经上的疾病越来越常见了:

面瘫早期症状

典型症状: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面部表情变化: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面部动作变化: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伴随症状: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三叉神经痛的特征表现

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常受累,约占95%。

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麻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因此病人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但有时由于面部皮肤粗糙、增厚或已作过封闭治疗,面部痛觉、触觉可有减退。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早期症状包括耳根疼痛、出现皮疹、不能皱眉或单侧面部麻木、味觉渐渐丧失等。许多面瘫患者在初发现症状时都误认为是患上了其它疾病误到五官科或皮肤科就医。

对于面神经炎的早期症状要谨记,这很关键。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噘嘴动作。鼓腮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麻痹的临床4大表现

1.嘴斜眼歪:多数面神经麻痹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2.动作不灵: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3.表情肌瘫痪: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4.眼睑外翻:面神经麻痹病人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肌痉挛的五大症状

1、性别特征:多数面肌痉挛病人是在在中年之后发病,并且女性发病比较多见。

2、耳部疾病:极少数面肌痉挛病人在出现抽搐的时候会伴有面部轻度的疼痛,伴有同侧的疼痛与耳鸣。

3、僵直性:面肌痉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是强直性,可以导致口角向同侧歪斜、没有办法说话,同侧的眼睛不能睁开。可经常因为自主运动而加剧、精神紧张、疲劳,因此,不能自行的控制发作。

4、抽搐:面肌痉挛病人抽搐的程度不等,可以表现为不规律、阵发性、快速的抽搐,在病情初期的时候,抽搐比较轻,之后会延长到数分钟或是更长时间,间歇期时间会逐渐的缩短,抽搐会逐渐的频繁。

5、眼部疾患:在面肌痉挛并奇怪初期的时候,面肌痉挛的症状表现为一侧的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并且逐渐缓慢的扩展到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会令人更加的注意,在面肌痉挛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累及到同侧的颈阔肌。

1、治疗原则:袪风通络,调和气血。

2、治疗方法:一般首选针灸配合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都很理想。临床上我们根据患者的症状分期治疗,对每个患者发病的不同时期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95%以上的患者一个月内都能治愈。治疗上多采取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法。

临床实践证明,面瘫急性期(一周内)介入针灸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可明显使起效时间、治愈时间缩短,从而有效避免患者进入顽固期,留下后遗症。治疗上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以循经远取为主;若刺激过强易导致病情加重。

恢复期(2-4周)这一期对面瘫治疗至关重要,将影响面瘫恢复的快慢,故局部取穴宜多,手法适当加重;并采用电针闪罐等治疗手段,以尽快祛邪外出。患者除积极治疗外,还要加强面部表情肌功能锻练,通常患者经过这两个时期的针刺治疗,面瘫就能达到基本治愈。

顽固期(6周后)极少部分患者经过前期治疗,病情虽有好转但未痊愈,病情迁延,易出现面肌痉挛、倒错等现象,此期易采用透刺法和隔日针刺,精简用穴,刺激量不宜过大,避免过度治疗。同时易配合灸法,补气养血,扶正祛邪,并嘱患者加强面部按摩,促进病情恢复。

3、常用穴位:风池、下关、地仓、颊车、阳白、四白、颧髎、翳风、水沟、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位,具体根据病情病程随证取穴和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

4中药:牵正散加减水煎服。

王教授提醒:

发现患有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等的一些常见疾病时不要惊慌,医院找相应的专科医生检查治疗,不要拖,一旦延误治疗,后期会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及时间会更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l/11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