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危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https://m-mip.39.net/pf/mipso_6344211.html

马上就要到夏天了,家长们会发现宝宝有些厌食,睡觉流口水并伴着突然的高烧。大多数家长都会以为孩子是普通的感冒,吃了感冒药后却仍不见好转,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注意了,宝宝很有可能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可能听上去有些陌生,却是夏季儿童常见病。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类病毒引起——都是由肠道病毒所致,都是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夏季,每年4~7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pediatricherpangin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临床表现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好发于夏秋季。

症状

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吞咽困难,精神萎靡和惊厥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

体征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假膜。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症状和疱疹性咽峡炎相似。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溃疡只出现在咽峡部位——如果孩子的手、脚等部位出现疱疹,就要警惕孩子是手足口病了。

医生一般会采取的措施

1、医生一般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病情比较严重、发高烧的宝宝,会根据病情化验后再进行静脉点滴炎琥宁、清开灵注射液。同时,还会使用雾化超声吸入中药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病情稍轻的宝宝可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及退烧药。

2、如果看的中医,医生会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例如板蓝根冲剂,汤药常用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竹叶、薄荷、生石膏、生地等清热解毒的药物。

如何预防

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疫苗,主要以预防为主,所以一定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在家如何护理

1、多饮水,宜清淡、可口、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如面汤、稀饭、果汁、牛奶。饮食应少量多次,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多休息,尽量限制宝宝的活动,不要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日可选择淡盐水漱口。

3、注意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用流动的水并且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过后要用洁净的毛巾擦手。

如何避免病菌传播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是在宝宝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可每天定时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3、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尽量避免吸烟,避免空气混浊,患儿再次感染。

4、除以生病的宝宝以外,家长也应当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夏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目前没有疫苗,很容易会在小朋友之间传播,所以宝宝如果有以上描述的症状时,家长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医院找专业医师就诊,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儿童聚集的公共场所。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日常用品、玩具等,及时做好清洁和消毒。及时更换、清洗并消毒宝宝使用的毛巾,千万不要偷懒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l/11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