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你了解多少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tslf/171218/5941815.html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的致病机理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α科,命名为人类疱疹病毒3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经飞沫和(或)接触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

?残余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或经感染的T细胞与神经元细胞的融合,转移到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并潜伏。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细胞免疫下降,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大量复制,通过感觉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穿透表皮,引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

?高龄、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是常见诱因。

?女性发生带状疱疹风险高于男性。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占53%)、颈神经(20%)、三叉神经(15%)及腰骶部神经(11%)。

?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带状疱疹的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也可通过收集疱液,用PCR检测法、病毒培养予以确诊。无疹性带状疱疹病例的诊断较难,需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化反应实验室诊断性检测。由于实验室诊断操作难度较大,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诊断。

?对于伴发严重神经痛或发生在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如眼、耳等部位,建议同时请相应专业科室会诊。

?对于分布广泛甚至播散性、出血性或坏疽性等严重皮损、病程较长且愈合较差、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进行抗HIV抗体或肿瘤等相关筛查,以明确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

带状疱疹的药物治疗

01

抗病毒药物

?是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新皮疹形成,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

?应在发疹后24~72h内开始使用,以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目前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和膦甲酸钠。

02

糖皮质激素疗法

?目前关于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仍存在争议。

?普遍观点认为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步递减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但对已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无效。

?推荐剂量泼尼松初始量30~40mg/d口服,逐渐减量,疗程1~2周。该疗法是否能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尚存在争议。

03

带状疱疹期的镇痛治疗

?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处方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带状疱疹的预防和患者教育

01

预防

?提高50岁及以上易感人群的抵抗力是重要的基础预防措施。

?带状疱疹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水痘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播散性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皮损结痂。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适用于50岁以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但有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严重免疫抑制、孕妇是接种禁忌证。

?此外,低剂量阿昔洛韦预防用药可能降低HIV感染者带状疱疹发病率。

02

患者教育

?健康教育对患者认识本病、依从治疗、减少并发症等有重要意义。

?患者皮损疱液或糜烂面含有病毒,应避免接触尚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其他易感者。

?告知患者及早就医及治疗,坚持正确的药物剂量和疗程,保持皮损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适当休息,保证足够营养。

?神经营养类药物对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也有一定帮助,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口服或肌内注射。

………喜欢,请让我知道你“在看”………

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l/12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