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生的、沿神经带状分布、单侧分布、密集成群的疱疹为特点,疼痛明显。小儿感染疱疹病毒(初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成人表现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感染在成人约占10%~20%,但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多见。局部外伤、部分系统疾病和急、慢性传染病及中毒等为常见促发因素。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春秋季多发,儿童较少见。发病前可有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患侧皮肤开始有烧灼感、疼痛,局部张力增加。继之皮肤陆续出现不规则红斑,成簇的疱疹,呈粟粒大小透明水疱,周围有红晕,7~10天结痂脱落,多数2~4周愈合。疱疹病毒可侵犯面、颈、胸、腰部神经,15%~20%侵犯三叉神经,极少数情况下,可侵犯运动神经,如面神经。重者可并发肺炎、脑膜炎。根据所侵犯的神经,疱疹呈特征性的带状分布,多为单侧,不超过中线。若侵犯第一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若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可发生面瘫、外耳道耳翼疼痛、耳部带状疱疹、口咽部疱疹、耳鸣、味觉下降等,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征。带状疱疹随年龄增长,症状也加重,病程延长。有些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痛症状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疱疹消退后疼痛仍然存在或进行性加重,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显著增高。国外医生(年)曾经统计过一组病例,10-19岁的发生率为4%,20-29岁为2%,30-39岁为15%,40-49岁为33%,50-59岁为49%,60-69岁为65%,70-79岁为74%;而疼痛时间持续1年的可能性在10-49岁组为4-10%,50-79岁组为18-48%,个别患者可长达10年或更久。国内曾有报道带状疱疹后疼痛40年的患者。
临床对于老年带状疱疹、或疼痛程度剧烈、或累及神经节段广泛、或三叉神经区域带状疱疹等疱疹患者,应高度警惕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另外,合并有糖尿病、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罹患肿瘤、长期疲劳、压力过大、情绪容易波动或工作环境恶劣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现代医学证实,针对带状疱疹患者,早期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配合早期介入治疗可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治愈疾病或缓解疼痛的目标。而对于已经形成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介入治疗理应成为临床治疗的首要选择。医院疼痛科开展的各种神经阻滞、脊髓或外周神经电刺激、神经节脉冲射频及鞘内泵微创手术等微创治疗针对不同时间阶段的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有效施治,取得了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