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新明珠幼儿园保健之窗秋冬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各类传染病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活跃期。各地断崖式降温对抵抗力较弱的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自从国庆假期归来,幼儿的感冒率明显增加。如何让孩子远离秋季冬常见传染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全球肺炎疫情持续上升,全国境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仍然存在,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防范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反弹,保护身体健康,特提出以下防控建议:

(1)无论是境外(含港澳台地区)入境还是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陕返陕人员,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

(2)农贸市场、食品加工厂、肉联厂等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应注意场所通风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监测等工作,严防从业人员带病上班。

(3)群众应科学佩戴口罩。提倡随身携带口罩,在人流密集、空间密闭/半密闭的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小于1米),建议佩戴口罩。

(4)学会正确洗手。戴口罩前后、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公共设施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等均要洗手。

(5)减少聚餐和聚会。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活动,如密闭网吧、酒吧、KTV等。

(6)做好居家清洁消毒。家中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三次,每次半小时;居室正常情况下保持清洁即可;分体式空调要清洗消毒后才使用,集中空调要由专业人士清洗消毒后规范使用。

(7)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

0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尤其爱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爆发流行,比如学校、幼儿园等。它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以后发生的一种接触传播。

典型症状:高烧、全身酸痛,没有力气想睡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这种疾病在秋冬季节是高发期。

预防措施

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注意通风,居家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0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全年都可发病。5岁以下的儿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最常见,其中EV71型较易引起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此病以手、足部出疹和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特征性表现,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5~7天自行缓解,少部分患儿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除此还可通过接触病人或通过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疱疹液污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等感染。每年10-11月是手足口病发病小高峰。

预防措施

(1)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家长们可前往具有疫苗接种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自愿、自费接种。

(2)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掌握“七步洗手法”。

(3)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家庭常备“84”消毒液,采用“浸、洗、擦、洒、泼”五法对儿童的玩具、其他用品等清洗消毒。(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5)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03|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5~9岁的儿童最易长水痘,约占所有水痘病例的50%。

水痘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可发病。

水痘的潜伏期为10~21天,发病前期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下降,1~2天后开始爆发皮疹,一般还伴有轻度到中度的发热症状。皮疹从异常瘙痒的红色斑疹发展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然后旧的皮疹开始结痂,新的皮疹又重新长出来。整个过程大约会持续1~2周左右,如果不挠破,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

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04|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

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

(3)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4)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5)家中有腹泻病人时,应积极治疗病人,并适当地隔离。

(6)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

05|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发生在咽峡部位的急性炎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咽炎。咽峡炎可由细菌、病毒及其他病菌引起,表现为咽痛、咽干、异物感、疱疹、溃疡等,与急性扁桃体炎症状类似。感染病原体之后,可能会在3天后才开始出现不适,表现为突然出现高热,在1~2天内可以突然达到高峰,体温可至39~41℃。还可能会伴发头痛、咽部不适、肌肉疼痛等表现。

预防措施:

(1)保持空气流通,是防治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措施。居室空气干燥及过冷、过热、过湿都可影响咽部粘膜的防御机能,造成功能障碍,咽部感觉异常,日久而成病变。

(2)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洁。

(3)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4)注意个人卫生和室内卫生,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晾晒被褥,消毒玩具等。

(5)在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口众多的公共场合。

爱心小贴示

秋冬季节,病毒来势汹汹,家长一定要警惕这些传染病,如果发现孩子和家人疑似出现上面的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去看医生,对症下药。温馨提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勤洗手、常通风、少外出、戴口罩”,不仅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也是减少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手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l/12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