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普通治疗往往愈后留有后遗神经疼。
带状疱疹后遗的疼痛问题,尤其是在中老年患者更为突出,常常以剧烈疼痛为突出表现,症状重、病程长,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据文献报到曾有带状疱疹后疼痛持续22年,临床工作中我们治疗的患者中8—10年的已屡见不鲜,病人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痛苦不堪。解决带状疱疹的疼痛问题,应该是治疗的首要任务。近20年来我们对这一问题进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一般资料?
本组统计中老病例例,年龄最小的50岁最88岁,病程最长的12年,最短的3天,分别按年龄(表1)、病程(表2)分组统计疗效。由于对于疼痛缺乏客观检测手段,因此只能以病人主官感觉为依据,采用疼痛间接评估的6级评分法,从1-6分别为无痛、轻度、中度、严重,剧烈疼痛,和难以忍耐受的疼痛[1]。以治疗前后疼痛分级和范围变化为依据,治疗后,评分1-2分为治愈,提高3个分级或疼痛只提高了1-2个分级但疼痛范围减少70%以上为显效,疼痛评分提高1-2个分级范围减少40%以上为有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分级和范围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分析?讨论
总的趋势看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疗效越差,但从实际中看,似乎病程因素更重要。在8例80岁以上的患者中2例病程较短,不到3个月,疗效很好,很快治愈。而病程长达3年以上6例,虽然明显缓解,但治疗周期长,疗效进展缓慢。病程越长治疗越困难。尤其在治愈组,年龄和病程是影响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而以病程更为突出。
?
近年来老年急性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问题已是临床常见的棘手问题,突出表现是症状重,病程长,后遗痛发生率高,尤其后遗痛是困扰中老年人顽固痛症之一,是公认的顶级难治性痛症。随着我国中老年人口的增加,本组病例的成就无疑是中老患者的福音。?
虽然目前还不完全了解有关免疫因素对于带状疱疹的疼痛及后遗神经痛发生和预后的确切关系,但目前公认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免疫状态密切相关[2]。蜂毒是机体最全面的免疫兴奋剂,表现为提高细胞免疫活性,增加细胞因子,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免疫损伤。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蜜蜂和哺乳动物相互作用两者都将产生严重后果:一方面,蜂毒在最重要和最易受损伤的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形成作用点;而另一方面,迫使哺乳动物机体对蜂毒做出反应—免疫反应,以战胜其毒性。就这样,在进化过程中蜂毒成为调动人体免疫机制的天然兴奋剂[3],尤其是对细胞免疫的作用更为突出[4]。蜂毒的免疫兴奋作用是其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重要环节。中老年人容易产生后遗神经痛的重要原因就是免疫功能的衰退,尤其是细胞免疫能力的降低[5],因此蜂毒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是治本的方法,是调动机体免疫系统主动战胜了病毒。是一种积极的疗法。蜂毒激活免疫修复机制可能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重要机制。带状疱疹病毒损伤神经鞘,神经纤维完整的绝缘性受到破坏,或是由于周围组织液的直接刺激,或是受损神经纤维的痛阈明显降低,,因此产生持续性疼痛,或对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轻微刺激或良性刺激,此时却产生严重的剧烈疼痛,使病人不堪忍受。由于病人免疫修复机制的缺陷或惰性,致使修复不完整,造成疼痛经久不愈,迁延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蜂毒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修复机制,启动机体免疫修复程序,使损伤的神经纤维得到完全修复,病人获得痊愈。?
蜂毒还可以直接阻断病毒进入细胞内,也就阻断了病毒对机体细胞的侵害。由于病毒自身并不能繁殖,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系统完成它的复制。病毒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就不能复制,也就抑制了其致病作用。蜂毒应该是一种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这在蜂毒对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疗效中也可以得到证明。蜂毒将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疼痛剧烈是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蜂毒的镇痛作用是它另一作用环节。它的镇痛作用虽然比吗啡低,但比安替比林高。蜂毒组分中安度肽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活性,它对脑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作用是消炎痛的70倍[6]。这是它产生镇痛作用基本原理。动物实验证明,蜂毒的镇痛作用也受阿片受体拮抗剂的抑制,故蜂毒的镇痛作用也涉及受体机制。蜂毒的主要成份是多肽,其中很可能某些部分具有神经肽的某些功能,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受感染的一侧背角萎缩,感觉神经节发生病变,而急性期则无这类变化。有学者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的神经系统受到VZV广泛而严重的损害[7],这些损害的难愈性是后遗神经痛顽固存在的原因。一定剂量的蜂毒肽可能具有神经营养因子样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了病变,使患者获得痊愈。这在蜂毒治疗其他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中也有类似表现。?
蜂毒还可以改善微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愈合。实验证明,极小剂量的蜂毒进入机体就能改变毛细血管的功能状态,对微循环系统有广谱生物活性,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最终起到活血化淤抑制疤痕形成的作用。这些作用也会起到抑制损伤、促进愈合的作用。总之,蜂毒作为治疗中老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以它良好的疗效和极少的毒副作用,必将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疼痛的重要手段。?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高崇荣??王家双?神经性疼痛诊疗学?郑州大学出版社,??44?
[2]??同??上???
[3]??房??柱??当代蜂针与蜂毒疗法??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38?
[4]??高连臣??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成都第七届国际蜂疗大会论文集??57。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