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性烂腮

喝牛奶应该了解的细节问题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51125.html

前言

烂鳃病是锦鲤的重要疾病之一,前几年锦鲤烂鳃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发病后养殖者和鱼病防治人员都有一定的治疗经验。而近几年锦鲤疱疹病毒病在锦鲤中广泛流行,并引起发病鱼烂鳃的症状,与细菌性烂鳃很容易混淆。由于大家对锦鲤发生锦鲤疱疹病毒病的症状和防控方法了解不够,锦鲤发病后经常错误地当成细菌性烂鳃病或鳃霉病来治疗,结果治疗效果差,甚至因为药物刺激造成死亡。

本文主要介绍细菌和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烂鳃的不同症状、流行特点,如何诊断和防控,以期为正确治疗提供帮助。

一、菌性烂鳃病和病毒引起锦鲤烂鳃病的主要症状

细菌引起的烂鳃分慢性烂鳃和急性烂鳃。慢性烂鳃的鳃丝大面积轻微溃烂,外观鳃丝完整,表面似一层均匀的灰白色坏死,特别是下颌部位更严重(见图1),同时鳃丝表面粘液明显比正常鱼多。锦鲤发生慢性细菌性烂鳃以后只是吃食不积极,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由于鳃丝粘液多,气体交换不通畅,发病鱼更容易在凌晨缺氧浮头;急性细菌性烂鳃鳃丝粘液增多,大面积的鳃丝都严重溃烂,一般鳃丝不完整,有时鳃盖内缘表皮也出血和溃烂,急性细菌性烂鳃往往死亡量较大。

图一

而由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鳃丝呈局部性溃烂,一般只有少部分鳃丝严重溃烂,不溃烂处的鳃丝外观正常,习惯上称“花鳃”或“黑鳃”(见图2)。同时病鱼还有其它典型的症状,如头部皮肤和眼睛内陷,有的病鱼在水中明显体表出现花斑,解剖见脾脏肿大,发黑;肾脏肿大;肝脏颜色鲜艳,出血或是淤血;肠道内壁呈均匀的大面积出血,肠内有黄色脓状物。

图2

二、细菌性烂鳃病和病毒引起锦鲤烂鳃病的流行特点

细菌性烂鳃一般发生在高温期,水温越高发病越严重,特别是在水质突然恶化,水色浑浊,投喂量过大,不经常调水、改底的池塘。细菌性烂鳃病发生以后外用消毒剂能减轻病情和减少死亡率,结合调节水质容易治疗。而锦鲤疱疹病毒病引起的烂鳃发生在水温18°C~28°C之间,水温太高、太低都不发病,在东北地区每年有两个发病阶段,一是6月初~7月末,大约2个月时间,二是约8月25日~9月30日。在适宜水温死亡量大,当水温达到30°C以后,不论是发病初期,还是发病高峰期的池塘死亡量马上大幅度下降,烂鳃也很快自愈。6、7月份以2龄鱼为主,即成鱼池发病严重。8、9月份以当年鱼种为主,2龄成鱼发病轻。病毒性烂鳃病外用消毒剂和内服抗菌药无效,由于病鱼抗应激能力非常差,如果外用消毒剂、杀虫剂和刺激性大的中药制剂,都会加重患病鱼死亡,甚至外用任何药物或调水剂都会增加死亡。

三、细菌和病毒引起锦鲤烂鳃的诊断

根据两种烂鳃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病鱼的症状对两种原因引起的烂鳃病进行诊断。细菌引起的烂鳃主要以鳃丝大面积溃烂为主,一般眼睛不内陷,特别是发病初期。肠道不发红,用适量消毒剂外泼以后死亡率下降。而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发病锦鲤具有明显的眼睛内陷、鳃丝呈局部溃烂、肠道出血,抗菌药物无效等特点,发病水温在18°C~28°C,在当前锦鲤疱疹病毒高发病率的情况下就可以初步确诊为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按照锦鲤疱疹病毒病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四、细菌和病毒引起锦鲤烂腮的防控制

细菌性烂鳃和病毒性烂鳃都是传染病,在发病期防传染十分关键,特别是锦鲤疱疹病毒传染性更强。细菌性烂鳃的预防要注意保持水体稳定,经常调水、改底,发病后通过外泼消毒剂和内服抗菌药物治疗。锦鲤疱疹病毒在发病期要减料,采取内服提高免疫力、加大增氧、保持环境稳定、减少应激等防病措施。发病后减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对提高抗病能力效果明显。严禁外用消毒剂、杀虫剂和刺激性大的中药制剂,否则会加重患病鱼死亡,后期内服抗菌药物,少量外泼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聚维酮碘,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本文作者——唐绍林,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鲤悦——养鲤是一种快乐

ayou

y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l/13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