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丙型肝炎病毒HCV

丙肝病毒简介:

年Golafield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Michael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毒,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Hepatitis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是一种RNA病毒,其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当HCV侵入细胞后,直接作为mRNA,翻译出所需蛋白质,然后在病毒RNA聚合酶作用下复制病毒RNA,最后衣壳蛋白和RNA装配成成熟病毒颗粒。

丙型肝炎疾病进展:

目前,丙型肝炎感染已经呈全球分布,共有1.7-2亿人感染HCV,其中1.3-1.5亿为慢性HCV感染,约占全球总人口3%,每年新增感染者约万,每年因丙肝死亡病例约35万-50万。

同时,由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宿主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机体免疫往往难以有效清除病毒,致使约75%~80%HCV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20%~30%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4%发展成为肝细胞癌症。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易感人群基数大,且急性感染无明显症状: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输血浆或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接受过输血,做过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和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等,与丙肝患者共用过剃须刀、牙刷,有过不洁性生活史,曾经有过文身、文眉、穿耳环孔等皮肤粘膜损伤的人和接触血液的检验人员,都是丙肝高危人群。

丙肝的急性感染是无症状的,部分慢性感染症状也不明显,极易被忽视,所以丙肝的检出率一直很低,即使发达国家也不高(法国有超过四成的HC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感染HCV)。在中国丙肝的公众认知度太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调查显示只有38%的人听说过丙肝,远低于甲肝(91%)和乙肝(95%)。所以中国的丙肝检出率更低,临床上多数是例行体检、术前检查、胃镜或肠镜等侵入性检查前查血时被发现,少数是身体不适、肝硬化或肝癌就医被诊断。

但日常中的握手和拥抱等接触、吃饭、喝水、共用餐具以及母乳都不会造成传播。

丙肝病毒检测的意义:

HCV为RNA病毒,目前认为人类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HCV基因具有高变异性,目前可至少分为6个基因型及多个亚型。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呈全球性流行,其感染具有高度隐匿性、高漏诊率及高慢性化率。我国是世界上HCV感染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总的HCV抗体(抗-HCV)阳性率约为1.3%,基因型主要为1b和2a。HCV感染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全世界每年由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为35万。HCV慢性感染可引起冷球蛋白血症、淋巴瘤及糖尿病等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防治形势严峻。

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尚未成功,所以对广大民众来说,预防和开展预防教育极为重要,对医护人员来说必须防止HCV的医源性传播。目前,医院已经重视在输血前、术前和某些有创检查前进行抗HCV筛查,以避免在病人之间以及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传播。医院还没有做到,这对于预防HCV传播、降低医源性感染是十分不利的。EIA检测抗-HCV是诊断丙肝的首要检测方法,PCR法测定HCV-RNA也非常有效。但要注意,患者在急性感染后有大约8周的“窗口期”,这段时间内无法检测到抗体。目前尚无有效预防HCV感染的疫苗,因此对HCV感染进行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不但能控制HCV感染者自身疾病,还有阻断HCV传播、预防HCV感染的重要作用。应该强调,只有重视HCV检测,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预防。从长远利益上讲,也能节省医疗资源、减少医疗支出。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产品性能:

1)本试剂盒的灵敏度为20IU/ml,线性范围为5.0×IU/ml~1.0×IU/ml。

2)分析特异性:

a、与感染部位相同或感染病状相似的病毒或其他病毒(西尼罗病毒,登革热病毒(DV),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E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梅毒螺旋体(TP),人类疱疹病毒6型(HSV-6),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甲型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无交叉反应。

b、浓度不大于30mg/dl的胆红素,不大于mg/dl的甘油三脂,不大于28g/dl的血红蛋白。不大于6g/dl的白蛋白。在本试剂盒的实验条件下,对丙型肝炎病毒样本检测结果无干扰。

3)批内和批件精密度检测定量值对数的CV%小于5%。

参考文献

1.TirumuruN,ZhaoBS,LuW,etal.N6-methyladenosineofHIV-1RNAregulatesviralinfectionandHIV-1Gagproteinexpression[J].eLife,5,(-06-30),,5().

2.GokhaleNS,McintyreAB,McfaddenMJ,etal.N6-MethyladenosineinFlaviviridaeViralRNAGenomesRegulatesInfection[J].CellHostMicrobe,,20(5):-.

3.GargV,GargH,KhanA,etal.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obilizesCD34(+)cellsandimprovessurvivalofpatientswith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J].Gastroenterology,,(3):-.e1.

4.葛琳,李东民,李培龙,等.-年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分析[J].疾病监测,,32(2):-.

5.吴丹,李智伟.直接抗病毒药物时代精准临床检测在丙型肝炎患者全程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33(6):-.

6.LeeMH,YangHI,LuSN,etal.HepatitisCvirusgenotype1bincreasescumulativelifetimerisk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J].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5):9-.

7.BennettH,WaserN,JohnstonK,etal.Areviewoftheburden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inChina,Japan,SouthKoreaandTaiwan.[J].HepatologyInternational,,9(3):-.

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3):19-35.

守护您的健康

全面满足需求

经典值得信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l/14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