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英雄盘点那些让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回族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回回民族和全国人民一道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八年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族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回族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广泛开展民族救亡运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从而谱写了一曲穆斯林民族共同抗战的壮丽篇章。正如爱国斗士、进步作家鲁迅先生说:凡到了中华民族的紧要关头,回回人必有所动作。而这种“动作”是顺应着中华民族进步的大潮流的,充分体现了回回民族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回族抗日斗士致敬!白崇禧(年3月18日——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被誉为真正的抗日第一名将。军阀新桂系中心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两人多年一路合作无间,最初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手驱逐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它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白崇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白崇禧是抗战时期中国对日作战战略的制定者,中国抗战战略层次的统帅,每次大战蒋介石都会从中央空调参与指挥。日本人公布的战犯名单第二位(第一蒋介石、第二白崇禧、第三李宗仁)。直接指挥的战役有: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三次长沙会战、南昌战役。抗战时期副总参谋长(负责制定对日作战总方针及战略),在武汉军事会议中,白崇禧建言提出“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谋略。毛主席赞白崇禧“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尤素夫·马本斋(~),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杨靖宇(——),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回族,河南省确山县人,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马彪

马彪(——),字炳臣,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人,行伍出身。马海晏(马步芳的爷爷)六弟马海清的长子,马步芳堂叔,国民革命军中将衔。卢沟桥事变后不久,马步芳即刻组成“骑兵暂编第一师”,由师长马彪率领东进抗日,骑兵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不久,日军一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兵师防区,马彪立刻指挥两旅兵力三面围歼,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杀得日伪军昏头转向,最终全歼来犯之敌。骑兵师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出,防区各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犒劳慰问,并赠马彪“万民伞”,以示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骑一师几次重创日军,使敌人锐气顿挫。日军因此称骑一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年9月,骑兵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又炸毁敌坦克1辆,打死日军三四百人,从此,马回子军”的声威传遍敌战区,日军闻风丧胆。备受蒋介石的注意,被升任陆军骑兵第2军副军长兼第骑1师师长。张鸿仪张鸿仪,生于年,古城台儿庄顺河街人,回族,抗日英雄,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创办了《抗敌报》。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回族政委张鸿仪,率部队在津浦线临枣线上,神出鬼没,出奇制胜,使日寇的铁路运输线多次陷入瘫痪。年张鸿仪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突围而英勇牺牲。马鸿宾马鸿宾,字子寅。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从先世属于临夏老教毕家场门宦。父名马福禄,字寿三,曾率回民军队马步七营旗,编为“简练军”,驻防山海关等地。抗战爆发后,以回族官兵为主的马鸿宾部81军和马鸿逵部骑兵师,也奉命开往绥西参加抗战。年7月,任绥西防守司令的马鸿宾指挥军队在乌拉脑包与日军展开激战,首战获胜。不久,马鸿宾又指挥参与了伊克昭盟之战和五原激战。战斗中,与傅作义部密切配合,以运动战与日军在沙漠中周旋,经一个多月十几次战斗,全部收复伊克昭盟东北大面滩地区,驻五原日伪军全部被歼,包头以西,黄河以南地区的日伪势力悉被扫清。马鸿宾及所率数千陇上回族健儿,为绥西地区的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马继武

马继武(-),回族,原名马炳奎,字继武,云南省邱北县曰者镇河边村人。云南讲武堂第5期毕业。年被选为国大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师旅少将副旅长,出滇参加抗战。年4月18日,第60军奉命增援台儿庄,第旅在开进途中与日军遭遇,在刑家楼、五圣堂地区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旅长陈钟书不幸中弹阵亡后,遂肩负起全旅的指挥重任,多次击溃日军反扑,稳住了阵地。20日第旅因伤亡过重奉命撤守东庄,在夺回火石埠的战斗中,亲自率队英勇冲杀,受到卢汉军长的嘉奖。吴松林吴松林,字鹤年,回族.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其父吴德奎(曾祖父),在清朝末期曾任左宝贵总兵所属马步十三营哨长.因为吴松林带的是骑兵旅,“其部下也有不少回族官兵,兼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江桥战役,东北军共有五个旅部分部队参加战斗,吴松林的骑兵旅全部参加了战斗,并且是战斗的主力。“7日早5时许,日军骑兵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拥进大兴阵地。大兴车站空无一人,阵地上看不见一具阵亡士兵的尸体,也没有一件失落的武器。日军没遇到伏击。滨本命令骑兵从大官屯和小新屯出发,顺公路进攻中国军队尚未占稳的三间房、蘑菇溪、红旗营子阵地。他没料到潜伏在树丛和苇塘里的中国守军孙鸿裕团,突然跃起猛击。日军骑兵马失前蹄,人落鞍下。吴松林派骑兵乘势自北向南向正面大兴站发起反攻,日军处于夹击之中。双方在马上刀刃相见,混作一团。激战至中午,日军丢下成百具尸体,被迫停止进攻。”吴松林随身副官马凤桥、常文凤,连长哈金福,机枪连长铁锋等均系回族。金方昌金方昌(―)回族,山东聊城人。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中学。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投入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年“七七”事变后,11月随兄到山西抗战,赴山西抗日民族革命大学学习。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代县县委委员和宣传部副部长。年春,任中共代县一区中心区委书记。同年11月22日,在代县大西庄与自卫队区大队长周志远转移公粮时,被敌人包围。与敌激战,弹尽被捕,押于代县县城。在狱中,痛斥敌之劝降,任严刑逼供,坚贞不屈,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墙上写下了“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14个大字,鼓励战友迎接最后的斗争。赴刑场途中,他不断高喊“日本强盗,狗汉奸,抗日人民是杀不完的”,“父老乡亲们,日伪的日子不会长了!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我们抗日救国一定会胜利!”昂然挺立,从容就义。12月3日被杀害。时年19岁。相关抗日名将:左宝贵左宝贵(7—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年家贫。父母早丧,孤无所依。后被迫携两弟投效江南军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参与镇压过太平军、捻军和东北伐木工人、挖金工人、东荒教民起义。清政府先后奖给其六品军功,颁赏奖武金牌、白玉翎管、白玉搬指、大小荷包,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褂,头品顶戴,赏戴双眼花翎,封建威将军。其后甲午战争爆发,左宝贵率军援朝,战死朝鲜,光绪帝给予他“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等封号,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后在其家乡建有衣冠冢。在平壤抗日期间,为表示死守平壤决心,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守回族礼仪,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迫,左宝贵翎顶辉煌身先士卒。有人劝其脱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左宝贵说:我穿朝服,是想要士卒知道我身先士卒,这样他们就能前赴后继了,敌人注目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最终也没有脱去翎顶。编后语:抗日回族志士数不胜数,此外,榆关保卫战中血战到底、壮烈殉国的东北军营长安德馨,昔峰口战役率大刀队奋勇杀敌、负伤而亡的团长马光达,忻口会战中为国捐躯的少校营长杨玉林,使日军丢魂丧胆,在大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副团长郭志雄等无数的回族爱国英烈,与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他们的英名将永远彪炳中华史册。“主啊!求你援助我们的政府,使我们的国家永存!”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谨以虎嵩山阿訇的《抗战祈祷词》,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杀害的同胞骨肉和为国捐躯的抗战英烈。

文章来源于“中穆青网”







































中科医院专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jbzl/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