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春夏之交,都是家长们最提心吊胆的时候,伴着气温的升高,手足口病也开始逐渐猖獗。
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统计,仅今年4月,全国手足口病发病数就高达11.7万例,呈现出爆发趋势。而这,还是远未达到5——7月爆发期顶峰的数据。
手足口病的百度指数,仍在不断上涨
▼
而更让家长们揪心的是,仅仅手足口高发也就算了,还有手足口病的异姓兄弟——疱疹性咽峡炎也开始兴风作浪。
疱疹性咽峡炎的百度指数,经历高峰也未回落
▼
孩子中招的家长们,已经开始陷入深深焦虑之中。
不少家长想要恶补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知识,却又无从下手。别着急,今天深大保一次性给各位家长讲清楚。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敌人知多少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一般都会先出现发热症状,然后是口腔或手足口多部位出现疱疹。
尽管大体症状很像,但具体表现和危害程度其实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特征为急性发热和咽痛,咽喉部位可见红色疱疹,身体可以伴有少量淡红色丘疹,但罕见疱疹。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情较轻,较少出现重病案例。
手足口病主要是以手、足、口和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丘疹和发热为特征,常伴有口痛、厌食,口腔可见小疱疹或溃疡,多位于上颚。个别病例可无皮疹,预后良好,无后遗症,绝大多数手足口病在发病5~7天自行缓解。
但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肌炎、肺水肿等重症,所以如果在病中出现中枢神经并发症抽搐、嗜睡等,就需要及时诊治。
新型手足口病
是什么来头
前文提到的新型手足口病,区别于普通型,在于致病的病原体不同。
通常我们提到的手足口病较多是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而最近猖獗的新型手足口病为CV-A6、CV-A10病毒导致。
这种新型手足口病不同之处在于,较普通型皮损会更严重,皮疹表现为大疱样改变,范围也不局限在手、足、口等部位,而是会遍及全身,发生指甲脱落情况也更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引起重症的情况较之前的EV71及CA16要少。
把卫生做在感染前
预防最重要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毒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多样,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的流行。
由于手足口病有可能引发重症导致死亡,以及小患者皮疹会很煎熬,所以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预防在先就格外重要。
预防手足口要牢记三个要点: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服,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高发期不去人多地方凑热闹。打喷嚏、咳嗽要掩住口鼻,也要教孩子在别人打喷嚏时保持距离。
3、幼儿的玩具、图书等要定期消毒。另外,如家庭中有多个小孩,应对患病孩子进行隔离。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忘,6个月到5岁的孩子要接种EV71灭活疫苗。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我国,导致死亡的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大约占93%以上。
尽管接种疫苗后,有可能还会患上其它肠道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但这些病毒一般都不会导致重症,宝宝会自行痊愈。
PS:疫苗最好在孩子一岁前完成接种,可以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出现疱疹别慌张
正确应对很必要
看完上面,可能有的家长心里就会犯嘀咕,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看起来这么可怕,孩子要是万一感染了该怎么办?
大保告诉你,完全没到谈之色变的地步。前面已经讲过,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案例,而大部分手足口病也只需要一到两周就可以痊愈,家长们千万不能因为不了解而自乱阵脚,更不要因为着急给孩子乱吃药。
划重点,此病至今尚无特殊疫苗,也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
给孩子吃抗生素和中成药,都无法有效对抗这些肠道病毒。家长能做的,是帮助孩子在患病期间做好护理,耐心等待自愈。
在饮食方面,给孩子准备适口的流食,方便口腔疱疹的孩子下咽;护理方面,注意疱疹面的清洁和消毒;体温方面,正确帮助孩子控制发热。
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持续高热、咳嗽严重、肢体抖动、惊悸、呼吸节奏不齐、心率过高、皮肤发花等症状时,则需要及时就医,防止重症病例发生。
最后回答一个很多人纳闷的问题。
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听说过患手足口病的都是小孩子,这个病毒怎么对大人就没影响呢?
事实上所有人都可以感染这些肠道病毒,只不过成年人免疫力较强,即使感染了也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和患者以及无症状带毒者,都是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因此高发期间,不仅小孩要勤洗手,家里有小孩的大人,也要注意保持卫生。更不要随便亲吻孩子,防止携带病毒后传染。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