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带状疱疹

1.诊断依据:

(1)发病初期常伴有全身不适、微热、倦怠、食欲减退等,3~5日后在神经痛的部位出现疱疹。

(2)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单侧性疼痛,呈束带状,多为烧灼样、割裂样剧痛。

(3)疼痛区域皮肤先有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疱疹,逐渐增多,沿受累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该处皮肤痛觉过敏。

(4)带状疱疹消失后仍留有剧烈疼痛,持续6月以上者,为慢性疱疹后神经痛。

2.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

1)止痛:可用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

2)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板兰根、阿糖胞苷等。

3)抗感染:可用抗生素。

4)其它药物:如干扰素、强的松(短期小剂量)、维生素等。

(2)疱疹出现后,注意避免抓破、感染,局部可外搽龙胆紫药水,或口服抗生素。

(3)物理治疗:激光等。

(4)神经阻滞:视病变部位行相应的椎间孔神经阻滞、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单次或留管连续用药)、皮下置管接PCA(病人自控镇痛)。

(5)针灸治疗:选用皮损相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经脉又为十二经脉中阳气最盛的经脉,针灸夹脊穴可调节全身阳气、通调脏腑。故取相应的夹脊穴,直针毒邪所留之处,可泻火解毒,通络止痛。最后在局部辨经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全身兼症辨脏腑气血,对症或对证选择配穴。

针灸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包括毫针围刺、皮肤针叩刺、火针、麦粒灸、铺棉灸法、穴位注射、刺络拔罐、体针加灸、针刺加TDP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yfcs/12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