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对于耳鸣治疗的研究

神经性耳鸣属于主观性耳鸣,是指引起耳鸣的病变部位在听神经、耳蜗,或听觉中枢,亦称感音神经性耳鸣。耳鸣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其发病率约15%~20%,在55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20%~30%,有报告指出我国至少有耳鸣患者万。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的增加,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耳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

中医古代文献对耳鸣的论述颇多,其中包括了各种耳鸣,而不单纯地指神经性耳鸣,但无论是关于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或气机升降失调所致耳鸣,对于神经性耳鸣的认识与辨证论治的指导都有很权威的参考价值,田丰主任潜心研究神经性研究40余年,结合多方面中医古籍文献,首创出神经性耳鸣的权威治疗方案。

耳属清空之窍,凡六淫侵袭、七情失调、脏气不平,皆可成为耳鸣的发生原因。耳鸣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有风、火、痰、虚、瘀。田丰主任根据40多年临床研究,上千例康复患者总结以下几方面:

1、风邪外袭:素有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袭,入于耳窍经脉,风邪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卷四十八说:“手太阳之经脉入于耳内,小儿头脑有风者,风入乘其脉,与气相击,故令耳鸣。”

2、肝火上扰:肝胆主疏泄。情志不畅,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内生,上盛而跃,发为耳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耳鸣眩转。”《金匮钩玄·耳聋》亦说:“少阳厥阴热多,皆属于热,耳鸣者是。”

3、痰火上壅:饮食不节,炙煿厚味,致脾胃受损,痰浊内生,火热内藴,痰火互结,上壅清窍,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明医杂著·耳鸣如蝉》卷三说:“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

4、脾胃亏虚: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倦过度,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泛源,宗脉不足,或风邪乘虚入于耳窍脉络,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素问·口问》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又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也。”

5、心脾两亏: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心过度,心虚血耗,风邪乘虚入于少阴之络扰耳,或血虚阴不涵阳,心火上扰,发为耳鸣。如《古今医统大全·耳病门》卷六十二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

6、肝肾阴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阴液内耗,肝肾阴亏,髓海不足,虚火内生,或阴虚阳浮,上扰清窍,发为耳鸣。如《素问·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

7、肾阳亏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肾阳亏虚,或阳不化阴,以致阴阳两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圣济总录·耳虚鸣》卷一百一十四说:“肾气既虚,风邪干之,复以思虑劳心,气脉内结,不得疏通,则耳内浑焞与气相击而鸣,或如钟磬雷鼓,或如蝉噪,皆肾虚所致也。”

8、气滞血瘀: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气滞血瘀,耳窍脉络痹阻,风邪内郁,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

针对于不同的病症,田丰主任结合古方加以辩证理论,采用针对性用药治疗

1、风邪外袭证

主证:新病耳鸣,有近期外感邪毒侵袭,如感冒或耳部带状疱疹等病史。耳鸣多呈高音调,或伴听力减退、耳痛,用手触摸头面、耳部时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舌质正,苔薄,脉弦。

病机分析:因外感风邪侵袭,邪入耳之脉络,与气相击,故有外感病史,引起新病耳鸣,或伴耳聋;风邪外感,入于阳经,脉络不畅,则气血失和,故触摸头面、耳部则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

治法:疏风通络,祛风止鸣。

2、肝火上扰证

主证:耳鸣暴发,鸣声如潮,日夜不歇。伴烦躁易怒,或有头痛、眩晕、耳聋,胸胁不适,口苦咽干,夜寐不宁。小便黄,大硬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数。

病机分析:肝性劲急,肝火上扰,盛上而跃,故耳鸣暴发,声宏如潮,日夜不歇,或多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耳鸣;肝火化风上扰,则兼头痛、眩晕;耳窍不利,功能失司,则听力失聪。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火内盛之证。

治法:清肝泻火,安神止鸣。

3、痰火上壅证

主证:耳鸣声粗而宏,或有头重如裹,耳中胀闷,耳聋,或伴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口淡,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痰火上壅,火性劲急,故耳鸣声粗而宏;痰为阴邪,其性重浊,故头重如裹,耳中胀闷,或有耳聋。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虚,痰热内盛之证。

治法:清热化痰,降火止鸣。

4、脾胃亏虚证

主证:耳鸣,鸣声尖细,劳则加重,入夜明显,或蹲位起立时加重。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食欲差,食后腹胀,便溏。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升发清阳。脾胃虚者,气血生化泛源,清阳不升,或宗脉不足,风邪乘虚入于耳窍脉络,与气相击,故见耳鸣;以其气虚,则鸣声尖细,劳则加重,蹲位起立时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胃气虚之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利窍。

5、心脾两亏证

主证:耳鸣,鸣声尖细,入夜为著。面色萎黄不华,倦怠乏力,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梦多。舌质淡,脉细。

病机分析:心脾两亏者气血不足,耳窍失养,或心血亏而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故见耳鸣;以其虚,则鸣声尖细,入夜为著;气血不荣于面,则面萎黄不华;脾虚故倦怠乏力,血虚心神失养,故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梦多。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止鸣。

6、肝肾阴虚证

主证:耳鸣,入夜明显,或有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舌质偏干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肝肾阴虚,耳窍失养,或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故见耳鸣;以其属虚,故入夜明显。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肾阴虚,虚火内盛之证。

治法:滋补肝肾,降火止鸣。

7、肾阳亏虚证

主证:耳鸣,入夜明显,或有头晕眼花,发脱或齿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小便余沥,夜尿多。舌质淡,脉沉迟弱。

病机分析:肾主耳。肾阳亏虚,耳失温养,虚阳上扰,则为耳鸣,入夜明显;肾阳虚者精血不足,故见头晕眼花、发脱;肾主骨,腰为肾之府,阳虚髓少,故牙齿不固,腰膝酸软。其他证候及舌脉所见亦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法:温肾壮阳,引火归原。









































怎么治疗皮肤白癜风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yfcs/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