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最权威、最专业的健康、医疗、养生平台
提醒
5月中下旬以来,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接诊了不少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大多是5岁以下儿童,最小的两个多月。患儿以急性发热、咽痛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当季正是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很多家长会问,疱疹性咽峡炎就是手足口吗?应该如何预防?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市妇保院儿科主治医师陈祖华介绍,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并不一定都可以导致手足口病,而手足口病不一定都有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手足口病可能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皮疹。从这个角度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就是手足口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于1-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市妇保院专家提醒
↓↓
目前,手足口病正式进入高发季,
家有5岁以下孩子的家庭一定多注意,
如果有条件,尽早接种手足口疫苗。
“疱疹性咽峡炎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不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孩子在生病过程中会伴随口腔黏膜溃疡、咽喉疼痛、高烧等症状,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还是要加以重视。”陈祖华说,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临床表现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可借助手电筒观察孩子喉咙、咽峡部位是否出现疱疹或晕斑,如果有,即是疱疹性咽峡炎;如果手脚、臀部也起了疹子,那多半是手足口病了。
一旦症状严重了,又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家长们往往会感到恐慌。“经过治疗疱症性咽颊炎2-4天或一星期以内,大部分孩子都会好转,家长不用太焦心。”陈祖华表示,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致病是柯萨奇A组病毒,这种病毒主要以粪-口及呼吸道传播方式传播,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因为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不论是携带者和患者都可成为传染源,虽然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但也可经手、毛巾、水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床上用品等传播,流行很快,故多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中造成流行。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要马上隔离,避免接触其他孩子或者成人,要让孩子注意休息,发热症状消除后也不能立刻让孩子大活动量的玩耍,退烧后两周才算真正除根。
预防传染家长别亲吻孩子“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染,预防方法类似。”陈祖华提醒,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室内要多通风,定期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孩子衣被不宜过厚,汗湿的衣被要及时更换。在高发期间尽量少去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包括幼儿园、游乐场、超市等公众聚集场所,除了生病的孩子不要串门外,家长也要少串门,因为家长也有可能成为传播媒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含消毒剂的洗手液,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这期间,家长不要和孩子过于亲昵,尤其不要亲吻孩子。
目前已经有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5岁儿童,这将是预防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脑干脑炎等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患儿生病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可口,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软烂、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可用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温凉开水。
当孩子发热时,不要太紧张,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短时间的发热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但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以防高热惊厥,尤其是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患儿。要定时测量体温,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根据医嘱用解热镇痛药,同时注意手足的保暖,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保持皮肤的清洁。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不用等到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用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提前用药。
来源:荆门晚报记者李力通讯员宋冰洁
?打造荆门最专业的健康养生平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