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母婴传播新冠病毒的传播新途径

近期,医院出现一例新冠疑似病人母亲生下孩子几十个小时后,新生儿(检测)阳性、有轻度肺炎的症状,后母亲确诊冠状病毒感染。此外,医院还确诊了一个出生17天的新生儿新冠病毒肺炎。这是否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存在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呢?

作者简介

杨永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朱静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日前,援鄂国家医疗队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乔杰,同时也是一位产科专家,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我们得到的一些比较完整的数据,已经感染的孕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在手术室里面进行剖宫产,得到的新生儿咽拭子核酸检查、脐血检查、还有母亲的乳汁检查所有完整数据,虽然病例数有限、只有不到10例,但得到的结果目前这些都是阴性的。新生儿的母亲是确诊了的患者,所以出生后把新生儿转到儿科,儿科在36小时做了咽拭子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是阳性。但是这时距离分娩已经有36个小时,已经有了不同的其它接触。这一例在当时分娩时候,已经迅速做了胎盘和脐血的检查,比较幸运的是,得到的结果是阴性的。现在不能说是有母婴垂直传播,因为病例数比较少,还不敢说一定没有。但我们现在做了确切的、比较完整的样本收集的,包括脐血、母亲的羊水,新生儿咽拭子的检查,在不到10例的证据里,目前都是阴性的。医院,在剖腹产的时候同时做了新生儿咽拭子的检查,目前收集的病例不到20例,没有新生儿咽拭子阳性的。目前只有这一例,但是在出生36小时后做的,所以我们不能确定说就是母婴传播。”

Jul

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也称母婴传播或围生期传播。指在围生期病原体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由亲代传播给传给子代的方式。垂直传播病原体以病毒多见,是病毒感染的特点之一,很多病毒都可通过垂直方式由母体传染给胎(婴)儿,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等10余种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存在于妇女产道的病毒,在分娩时可能引起新生儿感染。垂直传播较难控制,应注意孕期及围生期保健预防。

所以根据乔杰院士的分析,这例患儿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还是出生后通过其他途径传播感染的,目前还无法下定论。要确定是母婴传播还是出生后的感染,从循证医学角度而言,需要足够的病例才能证明,但现就仅有的少量样本来看,母婴传播的风险并不高,孕妇无需过度担心。

此外,1月30日黑龙江有一例确诊新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孕妇,孕38周+3、经过剖腹产,顺利诞下健康新生儿。新生儿在两次采取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状态良好,现母婴仍在密切的监护中。

那母婴传播是通过哪些途径,以及目前已经明确的,可通过母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又有哪些呢?

母婴传播,也称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直接传给子代。这种传播主要发生在怀孕期间,所以又称为围生期传播。其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

(1)经胎盘传播:有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屏障,受感染的孕妇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给胎儿引起宫内感染。常见的如风疹、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等。

(2)上行性感染:病原体从孕妇阴道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以上两种相当于出生前就感染了!

(3)分娩时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在通过严重感染的孕产道时可被感染。如淋球菌、结膜炎包涵体、疱疹病毒等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胎盘可以说是孕妇和胎儿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可以保护胎儿的生命健康。不同病毒有着不同特性,有的病毒类型可以突破这道屏障,母婴传播的概率较高的诸如乙肝;有的病毒类型则难以突破这道屏障,母婴传播的概率较低,比如甲肝和戊肝。

虽然目前对新冠病毒是否能够母婴传播还不明确,但根据年期间SARS的流行,发现SARS病毒也不容易突破胎盘屏障,这也就是为什么“非典”时期极少有新生儿感染的报道。

延伸阅读

以下是针对SARS期间孕产妇病例的报道回顾

香港报道有12例SARS孕妇,其中有3例死亡。在孕12周前就诊的7例患者中有4例自然流产,孕24周后出现的5例患者中有4例早产,1例足月分娩。5例新生儿均无临床SARS表现,所有检查均为SARS阴性。怀孕期间的SARS与自然流产和早产的高发生率有关,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母亲所生婴儿中有围产期SARS感染。

加拿大也有报道1例诊断SARS时孕31周,足月顺产一女婴,新生儿没有异常,也无SARS感染证据。

国内中医院在SARS期间一共救治6例SARS孕妇,孕周15-40周不等,有4例足月后分娩。所有新生儿均未见畸形,出生时均无窒息,均无SARS临床表现,检验指标均阴性。

可见,SARS孕妇发生流产及早产的风险增加,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给胎儿。

虽然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类似,但由于目前还不能够排除新冠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所以刚发布的《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推荐“新生儿出生后应单独隔离14天,产妇与新生儿分开隔离,不可同处一室,并密切观察新生儿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

《专家建议》还指出,目前尚不确定母乳中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对于疑似或已确诊感染的孕妇的新生儿,“暂不推荐母乳喂养,但建议定期挤出乳汁,保证泌乳,直至排除或治愈感染后方可母乳喂养”。对于确诊或疑似母亲选择自然分娩还是剖腹产,专家建议“应综合考虑母儿情况、孕周及分娩条件等具体情况;分娩方式依据产科指征”。

相比起普通人,由于孕产妇妊娠期间生理情况的变化,更容易被各种病毒传染,感染后的炎症反应也会更明显,尤其是孕中晚期者,病情进展更快,更容易转变为重症。同时,因为病毒会引起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导致血氧含量降低,胎儿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也会增加。

孕产妇为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尚无效果确切的药物以及疫苗可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所以怀孕妈妈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等通用的预防方式外,还要注意生活用品,比如毛巾、餐具的独立使用,尽可能减少亲友探视,有发热、咳嗽等不适时及时就诊。此外,怀孕期间孕妇本身发生焦虑和抑郁风险会增加,建议准妈妈们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精神不要太过紧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家人也要给予陪伴和关心,一起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3(2):73-79.

2.Emergingunderstandingsof-nCoV.Lancet,,Jan24.pii.S-(20)-0.DOI:10./S-(20)-0.

3.WongSF,ChowKM,LeungTN,etal.Pregnancyandperinatal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ysbj/11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