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几乎算得上人体最脆弱的器官,很多因素如环境、基因、年龄、基础疾病、不良习惯等,都会造成听力损伤,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了解我们的耳朵吧!
1
耳朵的构造及作用?搜索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主要是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这个声音哪传导到鼓膜引起鼓膜的震荡,中耳腔里的骨膜,有三块听小骨,他上下分别的震荡可以将声音传到内耳形成我们的一个听力系统。
什么是噪音?搜索首先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个基本概念:分贝,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符号:db),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0分贝以下的声音,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当然,一般来说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0-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呆在-1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致聋)。其中汽车噪音介乎80-分贝,以一辆汽车发出90分贝的噪音为例,在一百米处,仍然可以听到81分贝的噪音(以上标准会因环境的差异有所不同,并非绝对值)。
3
先天性耳聋的预防搜索(1)广泛宣传杜绝近亲结婚。积极防治妊娠期疾病,减少产伤,早期发现婴幼儿耳聋,尽早治疗或尽早做听觉言语训练。
()在怀孕期间要注意安全用药。孕期不要服用对听力有影响和损害的药物,如镇静安眠药、抗肿瘤药、抗疟药、抗风湿药等。尽量少服抗生素,有些抗生素已经证实,有损害胎儿前庭功能的作用。上述有些药可以破坏胎儿内耳的感音神经组织,使听觉器官发育畸变而不能按受外界剌激。有些药物在生病时剂量用得比较大、用药时间也长,易于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如结核病用药属于这一类药,除非万不得以,尽量不用或少用。
(3)预防怀孕期间生病。怀孕期间要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传染病。如梅毒、艾滋病等。还必须预防风疹,如果母亲得了“风疹”,有可能传给胎儿,它能使胎儿产生心脏、眼、耳、鼻等多种畸形,称之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对耳的听力有很大影响,切不可掉以轻心。
(4)提高生活水平。防治传染病,锻炼身体,保证身心健康,减慢老化过程。
(5)严格掌握应用耳毒性药物的适应症。尽可能减少用量及疗程,特别对有家族药物中毒史者,肾功不全,孕妇,婴幼儿和已有耳聋者更应慎重,用药期间要随时了解并检查听力,发现有中毒征兆者尽快停药治疗。
(6)避免颅损伤。尽量减少与强噪声等有害物理因素及化学物质接触,接触烟酒嗜好,不得已时应加强防护措施。
(7)尽量避免噪音。力求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遇到巨响,或燃放鞭炮时,用手捂耳,保护鼓膜。
(8)节制饮食。少吃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9)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控制自己的感情。
(10)按摩外耳及鼓膜。经常用手按摩耳壳并轻轻地用掌心向内耳挤压和放松,或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可以对鼓膜起到按摩作用。
温馨提示:预防先天性耳聋做好孕前检查和孕期保健非常关键,希望各位准妈妈在准备怀孕及孕期要加强保健措施,注意预防新生儿先天性耳聋。
4
后天性耳聋的预防?搜索(1)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传染病与炎症。如果儿童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应及时治疗。哺乳时必须防止乳汁流入咽鼓管。此外,型保持耳道内的清洁卫生,防止脏东西进入耳内。
()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医务人员和家长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要注意避免耳受伤。一方面要防止耳部受到撞击,另一方面要避免接触噪声。
温馨提示:同样重要的是严格掌握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毒性抗生素的适应证,在应用此类抗生素治病时,一旦病情许可,应及时停药,切忌滥用。在用药期问,应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耳鸣等症状,若有条件,可定期作听力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中毒征象,采取有效措施。平时应避开剧烈震荡或巨音声浪袭击,作业者应戴上防护用品,以防巨响震耳致气机闭阻,血行紊乱。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忌油腻、煎炸、炙膊之品,戒烟酒,以防损伤脾胃,杜绝生痰之源。
5
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搜索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
筛查时间
(1)初步筛查过程(初筛):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第次筛查过程(复筛):即出生4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6
怎样判断孩子听力是否正常搜索在婴儿时期,孩子小,不会说话,识别听力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
1个月以上的婴儿听到突然发出的较大声音,会出现全身惊动、闭眼或睁眼,甚至哭闹的现象,这说明婴儿的听力正常。如果婴儿没有上述反应,或在睡眠时遇到大的声响仍然酣睡,说明听觉可能有问题。
3个月的正常婴儿,睡眠时突然听到音响,可紧闭眼睛,手指活动,大多数无全身惊动。不睡觉时,听到音乐或哄逗声,可出现高兴的表情。如果毫无反应,可能是听觉不灵。
6个月的小儿能分辨父母的声音,可让母亲在小儿背后大声叫喊,或在小儿背后发出声响,然后观察小儿的面部表情,是否左顾右盼进行寻找。如果没有反应,可能听力不佳。
8~9个月的小儿,能主动发出声音,听到训斥声会哭闹,听到说“再见”会招手。如果对声音没有反应,可能是听力不好。
10个月的小儿已经会叫“爸爸”、“妈妈”或说简单的词语,以后渐渐学会说话。如果10个月以后,仍不会说几个词语,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说话晚,或听力不好,医院检查。
观察小儿的举止行动,以及对外界的兴趣。正常小儿对有声响的玩具十分感兴趣,表示惊奇或高兴,听觉不灵的小儿没有明显反应。另外先天耳聋的小儿没有正常小儿活泼机灵,不能咿呀学语,常用眼睛观察成人的口唇动作、面部表情或手势等,来理解成人的意思。通过以上观察,可以发现小儿听力好坏。6个月至岁的小儿,医院进行定向测听。
7
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搜索(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
()早产(小于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克。
(3)高胆红素血症。
(4)有感音神经性和(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
(5)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6)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
(7)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
(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9)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Apgar0-4分/1min或0-6分/5min。
(10)机械通气5天以上。
(11)细菌性脑膜炎。
**
专家简介
沙颖: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长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吉林省医学会眼科学专科分会委员,吉林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医院“德技双馨标兵”称号。在“创优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获"城市晚报"读者最信赖的健康专家称号。“健康吉林”咨询专家。从事小儿眼耳鼻喉科工作三十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眼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急救技术。
编辑:张越责任编辑:韩力
投稿邮箱:jilins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