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9月15日至10月15日,由上海市爱卫会、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秋冬季防病科普宣传月”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秋冬季防病知识,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症状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1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流感
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常见有甲型、乙型。流感常起病突然,畏寒、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相较于普通感冒,流感起病急且全身症状重。传播途径多通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常见的病毒为:柯萨奇、EV71病毒等,它们常由咽、肠道粘膜侵入,随血液带至全身各器官,可引发手、足、臀部、腿部、口腔内疱疹,多伴有发热症状,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转为重症,发展迅速,发病后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神经系统症状等,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传播途径为:粪-口、接触、飞沫传播。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和/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可自愈,也可反复感染。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秋冬季传染病
防治办法
提高自身免疫力:坚持锻炼、充足睡眠、补充优质蛋白质。
减少传染机会:在流感爆发期间,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减少大型集会,出门戴口罩。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饭前、便后勤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太阳时多晒衣物。
已患病的人群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有症状后及时就医。
撰稿:预防保健科
排版:办公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