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群里看到西安某幼儿园的通知,
某班级3名幼儿因出现手足口病,暂停收托。
▼
小王子"掐指一算",
最近确实又到了手足口病高发时节了!
妈妈们都小心翼翼的防着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
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年4月,
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3位的依次为
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
年截至3月,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例,
其中重症例,死亡11例。
而目前全国都进入了手足口病高发期,
6月12日~18日,北京市手足口病比前一周上升了12.94%
虽然西安尚未发布相关数据,
但是家长们同样得提高警惕了!
眼瞅着暑假就要到来,
为了宝宝们都能健康度过期末这段时间,
小王子总结了一份干货攻略,
帮助妈妈们正确了解手足口病,
度过这段焦虑的时间!
手足口病是何方"妖怪"?!
手足口病可以说是"专坑小朋友",
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
每年5月-8月,是它的活跃期,
而且它传染性极强,
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
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
餐具、奶瓶、等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小王子的侄子就因为嘴巴碰了一下
手足口病患儿的奶瓶而被传染了!
可见它的"威力"确实巨大!
怎么发现孩子"中招"了?
手足口病最大特点,跟它疾病的名字相辅相成,
就是孩子的手、脚、口腔出现小红点状疱疹,
甚至有时肛周也会出现,
一般是不疼不痒,也不会留疤。
可能伴有发高烧、咳嗽流涕,
因为疾病会造成孩子口腔不适,
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
严重的话会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的"好兄弟"—疱疹性咽峡炎
很多新手妈妈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表示傻傻分不清楚...
它们是由同一类肠道病毒造成的,
这个病毒家族包括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感染哪种都有可能召唤他们出现。
它们都会引起孩子发烧、起疱疹,
不过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出现在孩子后部口腔粘膜上。
手足口虽可怕,但可防可治!
虽然手足口病是很可怕,
发病急、孩子也很痛苦,
但是家长们别小看了宝宝的自愈能力!
能够触发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
但是只有EV71这一种会引发重症,几率很小,
而且可以在发热24小时候抽血进行检测,
医院进行专业对症治疗。
接下来说说这两年出现的手足口疫苗
▼
有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疑惑:
这个疫苗靠谱不?
打了以后真的不得手足口病了吗?
这里要说一下现在市面上的手足口疫苗,
主要就是预防EV71这一型病毒的,保护率达97.3%。
也就是说疫苗不能完全预防手足口,
但是能减少重症的发生!
而且这种病呢,预防>治疗!
预防大法看这里!?不要亲吻孩子
很多家里的老人包括父母都爱亲孩子,但是尽量还是控制一下自己啦,尤其不要亲嘴巴。
?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要做好幼儿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孩子玩弄。
?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在商场、公园、游乐场等人多的地方,要注意孩子的卫生消毒问题,避免孩子之间交叉感染。
?记住预防手足口15字诀:“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的病程约2周,
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水疱期—高温期—溃疡器—恢复期
治疗禁忌看这里?医院进行治疗;
不要盲目相信一些文章宣扬的“什么病等它自愈就行”,这绝对是错误的,硬抗有可能会让病情加重,形势医院。早发现早治疗最好,如果没有经验最好看医生、遵医嘱!同事家孩子曾患手足口病,一开始是手上有几个疱疹外加高烧,医院,针对治疗后一周就痊愈了!
?发烧38.5°以下可以采取物理降温
如果超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延长病程。
?宝宝口腔里的红疱溃破会剧烈疼痛,喝凉水有助阵痛,冲刷干净创面并减少感染。饭后要漱口;
?勤给宝宝剪指甲,避免孩子抓破疱疹,导致继发感染;
总而言之,手足口病看似可怕,
但是只要早发现、积极治疗,
大多数宝宝都能在两周内自愈!
并且不会留疤,妈妈们完全不用担心哦!
讲了这么多,
宝爸宝妈们有没有安心一些呢?
家长们可要多学几招科学防护疾病的知识,
希望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本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