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瓜蒌甘草红花汤治疗母亲带状疱疹

(声明:所有医案均来自邮箱读者投稿。请投稿人对稿件内容的合法权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版权纠纷。敬请谅解与配合,谢谢。)

兔子好:

年底,母亲患了左臂带状疱疹。投以瓜蒌甘草红花汤,一付显效,7付治愈。

某天下午五点多钟,母亲左手虎口部位,突然肿了,手指头动不了、不能拿东西。到八点多钟,疼痛沿左臂上移至肩头。我判断是带状疱疹。

晚上九点来钟,由于买不到中药,只好根据我过去的经验用上了阿昔洛韦胶囊、布洛芬缓释片、维生素b1b12等西药。

第二天上午,咨询了一下皮肤科大夫,认为不能断定,但可以按带状疱疹试治。因为我自己得过带状疱疹,又恰有亲戚正在治疗带状疱疹,我知道上述西医疗法效果不佳,所以我从网上搜索了中医的方法,开始让母亲服用瓜蒌甘草红花汤。

其中瓜蒌30克、甘草6克、红花3克。当天晚上第二剂中药服下之后虎口部位肿胀消除了!但左臂仍隐隐作痛。效不更方,又连续服用了6付,症状彻底消除!

康复后,母亲问我,她患的是不是带状疱疹啊?我说,你的疗效这么好一付药下去肿胀就消了,疼痛也减轻了,手也能动了,这么好的疗效说明是对证了呀!

此后,我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网络对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办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学习,掌握了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多种方法。3月6日,恰好遇到一个人腰部患了带状疱疹,我嘱他吃了西黄丸,结果两天就彻底好了。

回想起一年以前,我曾经得过带状疱疹,至今仍有些许后遗神经痛。真后悔,当初不知道有古人传下来的瓜蒌甘草红花汤这个治疗带状疱疹的专方啊!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具体的内容和证型我之前写过,想拓展阅读的朋友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带状疱疹中医来搞定。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下文中提到的瓜蒌甘草红花汤这个方子。

本方来源于明代名医孙一奎《医旨绪余》,书中的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余弟于六月赴邑,途行受热且过劳,性多躁暴,忽左胁痛,皮肤上一片红如碗大,发水泡疮三五点,脉七至而弦,夜重于昼。医作肝经郁火,治之以黄连、青皮、香附、川芎、柴胡之类。进一服,其夜痛极且增热,次早看之,其皮肤上红大如盘,水泡疮又加至三十余粒……于前方加青黛、龙胆草进之。其夜痛苦不已,叫号之声彻于四邻,胁中痛如钩摘之状,次早观之,其红已及半身矣,水泡疮又增至百数”。

这下孙一奎就慌了,赶忙求助他当时的老师黄古潭先生,黄师摇摇头,曰到:“切脉认证则审矣,制药订方则未也。”

大概意思就是:你的辨证不错,但方药欠妥。现在病势这么严重,岂是一般的清泻肝火的方子能治好的吗?而且苦药性燥,以燥治火,当然发的更厉害了。

黄师略一思索,改用大瓜蒌一枚,重一二两者,连皮捣烂,加甘草二钱,红花五分。病人喝了药之后一会儿就睡了,醒来之后发现身上疱疹的地方居然已经不疼了。

黄师嘱咐把剩下的药渣再煎一副服下,又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发后现,皮肤的红肿皆已消失,水泡疮也瘪了。“一剂而愈,真可谓之神矣。”

方子为什么这么牛,能一剂就见效,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组方。

其中,瓜蒌为君药,性味甘寒,功效为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除此之外,还能“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重庆堂随笔》),《药性类明》更说它“甘合于寒,能和、能降、能润,故郁热自通。”因为瓜蒌用量过大会引起腹泻,所以加用甘草甘缓和中,红花用量不多,取其入络行瘀。

方子虽小,只有寥寥三味药,但用意颇为周到,药简力宏。

而且在孙一奎的医案里,患者肝经郁热极重,这时候就不适合用黄连、龙胆草这类苦寒的药直接对着干了,因为在津液已伤的情况下,苦寒之药更加燥化伤阴。

此时应该用甘缓滑润的药使其导下,给热邪以出路。孙一奎在最后的按语中也写道:“夫瓜蒌味甘寒,经云泻其肝者缓其中,且其为物,柔而滑润,于郁不逆,甘缓润下,又如油之洗物,未尝不洁。”

这篇医案里,作者关于母亲带状疱疹的症状及舌脉描述较少,但通过后来运用此方起到明显的效果,可以推断出是由于肝经郁热较盛引起的。如果是气滞血瘀或脾虚湿蕴造成的皮肤问题,就没这个治疗效果了。

这个方子对于肝经郁火引起的带状疱疹,看来有奇效。希望此案可以给有需要的朋友以启发,帮助解除病痛。

再次感谢作者的分享,期待收到你们更多的医案,投稿请至

qq.







































哪里中医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ysbj/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