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54岁,已婚,普通职员,主诉右耳部簇状水疱伴疼痛5天就诊。
患者于5天前思虑操劳后出现右耳部疼痛,1天后局部出现集簇状水疱,疼痛加重,影响睡眠,无发热,无头晕,无外伤史,曾于外院诊为“带状疱疹”,予“伐昔洛韦片0.3bid、强的松片15mgtid、弥可保片0.5mgtid、芬必得酚咖片1粒必要时”等口服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止痛对症治疗,现患者局部疱疹、疼痛加重,伴咽痛,自觉吞咽不利,不影响饮食,纳差,胁胀,大便干结,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即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内科病史,否认家庭遗传病史。
皮肤科情况:右耳面部见集簇状水疱、基底潮红,疱液清,触之疼痛,尼氏征阴性,眼睑无水肿水疱,左耳面部未见类似皮损,无口眼歪斜、伸舌侧偏。
血、尿、大便常规及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肿瘤标志物、颅脑MRI均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及分析治疗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蛇串疮——肝经湿热证
西医诊断:耳部带状疱疹
治疗:
西药:伐昔洛韦片0.3bid、弥可保片0.5mgtid、芬必得片1粒必要时。
中药:柴胡20,黄芩15,生白芍30,生地30,生甘草30,元胡10,郁金30,丹皮10,姜半夏10,车前子30,陈皮10,厚朴10,炒麦芽30。三剂。每日一剂,煎二次,分上下午服用。
外治:局部放血拔罐,外用湿润烧伤膏。
生活注意事项:
1.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气郁滞化火而加重病情。
2.生病期间忌食肥甘厚味和鱼腥海味之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
3.皮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忌用热水烫洗患处,忌用手抓搔患处,避免感染。
分析:
患者平素忧思多虑,肝气郁结,操劳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正气内虚,风邪外犯局部,内外合而发病。湿热郁于耳面部,故见局部集簇状水疱;气血郁滞,不通则痛,故见疼痛、影响睡眠;肝脾失和,胃失和降,故见纳差、便干。苔黄腻,脉弦滑为肝经湿热之象。证属中医肝经湿热,属实证为主,治则实则泻之,予清热解毒、疏肝利湿之法,中药小柴胡汤加减。局部外治也予泻法--放血治疗。
随诊
3天后随诊,皮损开始结痂,疼痛减轻明显,不影响睡眠,纳可便调。舌淡红,苔转白,脉弦滑。继原方案治疗三天。
再3天后就诊,皮损痂皮部分脱落,疼痛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纳可便调,舌脉同前。原方案停伐昔洛韦片,中药原方柴胡改10,生甘草改10,余方案不变,继巩固治疗7天结束。
体会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必须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伐昔洛韦等,辅之以营养神经、止痛等处理。因本病具有接触传染性,故免疫力低下人群及婴幼儿等群体应注意避免接触。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不典型,尚未出现皮疹时容易误诊。若患者主诉单侧神经分布区域疼痛明显,有近期劳累、受凉等免疫力下降诱因时,应考虑该疾病。对于老年患者及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建议患者住院治疗进行系统化治疗和检查,排除肿瘤等疾病,尽量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痛,后遗神经痛较为顽固,常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带状疱疹在中医中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辨证分肝经湿热、脾虚湿困、气滞血瘀三型,该患者属肝经湿热型,予泻法治疗,小柴胡汤加减合局部放血拔罐治疗。
本案例通过中西药结合、内服外治的结合,明显缩短病程、减少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简介:林俏吟,女,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医院皮肤科医生,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链接:
医院皮肤科介绍
宁波皮肤编辑:王慧、陈宁刚
投稿邮箱:nbpf
.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白癜风是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