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发作时常伴以难以承受的剧痛。中医上认为,带状疱疹多属实热或湿热为患,其治疗当以清热祛湿为要务,这一点大家也许都知道。但是,不同位置的带状疱疹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病机,若不能循经诊治,则处方用药多难以褽帖,常常不能取得满意疗效。今天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经络辨证在皮肤病的诊治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吧——
1.左额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李某,女,87岁,长沙市人。
年5月13日首诊:患者入院前左额部皮肤发红、疼痛,继而出现水疱连片,经皮肤科门诊诊断为“带状疱疹”,治疗10余日疹消,而左额疼痛难忍,遂入院治疗。入院后经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10余日,其疼痛难以控制,为止痛先后使用过吗啡、杜冷丁、强痛定、曲马多等药,中药予以龙胆泻肝汤原方,病情未能缓解。刻诊:患者诉左额痛连及眉弓、左耳,痛如刀割,生不如死,口干口苦,视其左额、耳前皮肤、上下眼睑红肿,扪之灼热。视其舌红,苔厚黄而干,脉弦。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蛇串疮。
病机:肝胆风火。
治法:清泻肝胆风火,息风通络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柴胡10g,苦丁茶10g,白蒺藜10g,白芍30g,白僵蚕10g,蜈蚣(研末吞)1条,全蝎(研末吞)6g,炙甘草1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患者病在肝胆经,皮肤红肿,扪之灼热,结合舌红、苔薄黄而干、脉弦,当为肝胆经风火上扰,故以龙胆草、黄芩、山栀子、苦丁茶、白蒺藜、柴胡清泻肝胆风火,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三虫散(全蝎、蜈蚣、白僵蚕)息风通络止痛。
年5月20日二诊:诉服上方1剂,疼痛即减十之七八,总算救了命云云,视其眼睑、额部皮肤红肿大为减退,仍有轻度发红,口干口苦大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效不更方,守方再进。7剂。
辨治思路详解前医予以龙胆泻肝汤原方为何无效?盖龙胆泻肝汤方中有车前子、木通等清热利湿药,以除中下焦湿热效优。本病虽在肝胆经,其病位在上,在上者一般为肝经之风火,车前子、木通其性下趋,引药下行,与病位不符,故去二昧,加苦丁茶、白蒺藜轻清上浮之品息上焦之风火,更加僵蚕、蜈蚣、全蝎息风止痛。用古人方,不可胶柱鼓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年5月27日三诊:已无明显疼痛,皮肤已无明显异常,上方去三虫散,再进5剂。
2.胁部带状疱疹案李某,男,68岁。
年6月11日首诊:右胁肋皮肤红,上有白色疱疹,灼热,口苦,胸闷阵发,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血压:/60mmHg,心电图:ST-T改变。既往有冠心病病史。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蛇串疮。
病机:肝胆湿热。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栀子10g,龙胆草10g,车前子10g,生地黄,木通10g,当归10g,瓜蒌皮15g,红花10g,生甘草10g。7剂。
年6月18日二诊:疱疹已结痂,皮肤不红,时隐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黄芩10g,栀子10g,生地黄10g,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白芍20g,川楝子10g,瓜蒌皮10g,红花10g,板蓝根15g,炙甘草10g。5剂。
辨治思路详解肝经“布胁肋”,蛇串疮发于胸肋者,每多因肝胆湿热所致,故治以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湿热,加瓜蒌皮、红花、甘草宽胸辛润通络止痛。二诊疱疹已结痂,因实热之邪每多伤阴,故以一贯煎养肝阴通络止痛,加黄芩、山栀子、板蓝根清解肝经之余热。
3.鼻旁带状疱疹案赵某,女,68岁,江西萍乡人。住院病历。
素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多个关节变形。有糖尿病病史。长期服用激素及降糖药物。年6月10日开始出现鼻部左侧疼痛,继而红肿,出现片状水疱,随后局部皮肤溃破、渗液,灼热疼痛,在当地治疗20余日,病情无明显好转,经我院急诊科主任介绍至我科治疗。刻诊:症如上述,舌质红,苔黄,脉细。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中医诊断:蛇串疮。
病机:阳明胃经热,循经上冲,客于颜面,损肌化腐。
治法:清解阳明胃热。
方药:清胃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生石膏30g,知母10g,黄连6g,升麻15g,赤芍10g,牡丹皮10g,水牛角20g,生地黄15g,紫草10g。7剂。
辨治思路详解《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起子鼻,交颁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患者的病变部位正在阳明经上,结合舌质红、苔黄,当为足阳明经胃火上冲、损肌化腐所致,故以清胃散清解阳明热毒,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合犀角地黄汤加紫草清热凉血。
7剂后患者皮肤溃破痊愈,不再疼痛,遂带上方7剂出院。
好·书·推·荐
《步入中医之门6》
本书是毛以林主任医师(道少斋主人)近几年临证诊治疑难病医案实录。全书共20讲,与一般医家经验集写法有所不同,本书以病案讲解为主轴,详细阐述了诊治疑难病证的辨证思路、用药心得、诊治得失及个人经验。逐诊讲解处方用药的加减技巧、选方转换的理论依据,以及临证必须掌握的中医基本知识和诊治技能,对临证如何诊治疑难病有着非常好的启迪作用。读是书,必将受益匪浅,并能提高临床水平。本书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扫描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白癜风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