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进展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本周,周颖老师带我们一起学习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诊疗进展。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PHN治疗手段众多,其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临床上常联合多种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我们重新复习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记录其中干货如下:

一、定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既往关于时间的定义有好多种,如3个月以上定义为PHN,或将1-3个月定义为亚急性期)

二、流行病学

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

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60岁及以上的HZ患者约65%发生PHN,70岁及以上者可达75%。

PHN的危险因素如下表:

(通常认为年龄是独立危险因素;三叉V1支、臂丛区域、会阴部PHN发生率高)

三、发病机制(具体发生机制复杂,不再赘述)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病毒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感染,初次感染在幼儿表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性感染。

病毒潜伏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

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枢敏化,导致疼痛。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典型:疼痛性质多样,同时可伴有情感、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

发生部位:胸部占50%,头面部、颈部及腰部分别各占10%~20%,骶尾部占2%~8%,其他部位1%。PHN的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有所扩大,极少数患者会发生双侧疱疹。

疼痛特征:①自发痛、②痛觉过敏、③痛觉超敏、④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

PHN的诊断主要依据带状疱疹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无需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但仍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排除疼痛中合并其他疾病的疼痛成分。

五、治疗

药物治疗

本篇只详细讲述药物,药物是治疗PHN的基础手段和重要手段,而临床诊疗中往往过多注意力在微创治疗中,本篇详细复习各种药物的使用要点,微创治疗简单列出。

目的: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睡眠功能及情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zlyy/11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