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什么?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饮等物品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的特征,一周左右可自愈。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孩子食欲下降、发烧
家长要提高警惕
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属于同一类,是一种常见病。
“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都较轻,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一般一个星期也就痊愈了。”医院儿科主任陈明明医师说:“只有极少数的患儿可能会合并严重并发症,如脑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感染,消化系统,比如吃了不洁的食物;呼吸系统,比如到人多空气不流通场所可能会感染病毒;再是接触性感染,比如摸到被手足口病患儿摸过的玩具等。”医院感染科吴康平医师说。
要密切自己的孩子,注意“一摸二看”,摸摸孩子的身体、额头有没有发烧,看看孩子的手心、脚心、嘴巴有没有约1-2毫米大小的白色小点点,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潜伏期,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家长可以注意一下——
1.孩子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幼儿哭闹次数增多,口水增多,饮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惊等;大一点的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手抖、脚抖、走不稳、站不牢等情况。
2.发烧。高烧39℃以上,且持续三天不退。
“一旦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有手足口病接触史的,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医院就诊。若确诊为手足口病,要及时将孩子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
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有个15字诀——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常通风、晒太阳。
吃熟食:
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也尽量不给孩子吃剩饭剩菜,不要将蛋糕、饼干等食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此外,婴幼儿食用的餐具应充分清洗、消毒。
喝开水:
不要让孩子喝生水。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给宝宝勤洗手、勤剪指甲,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手卫生,最好同时清洗面部,以免孩子在亲自己脸颊时被感染。
常通风:
家里要经常通风,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孩子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晒太阳: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亚型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而EV71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婴幼儿的尿布、孩子的衣被等也要及时清洗、晾晒。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孩子玩具的清洁,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以及喜欢用手抓东西吃等不良小动作。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皮肤病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