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季又到爸妈注意防范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又有"隐形手足口病"之称。

传播途径为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高危感染人群是1到7岁幼儿。

因为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有多种,所以患儿有可能重复患病。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1、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同属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和传播途径都相似;

2、疱疹性咽峡炎仅于口腔扁桃体及附近、软腭部位出现疱疹;

3、手足口病除了口腔,手掌、足底也会出现疱疹,另臀部和膝盖会有皮疹出现;

4、手足口病分轻症和危及生命的重症,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为轻症只要护理得当一般一周即可自愈。不过家长在孩子感染期间依然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出现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频繁呕吐、精神状态极差、嗜睡、呼吸困难时,就需立刻就医。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4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感染前期1—2天,突然持续发烧,甚至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度,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发热外,口腔内扁桃体及附近和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候,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咽部疱疹,特别是后半程的溃疡期,因溃疡而出现咽喉痛、流口水、厌食拒食的现象,爸妈一定要耐心对待。

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宝宝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适量液体的补充有助于康复。再有,适时服退热药。连续4小时未排尿时,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颊炎是病毒感染,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它是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看护理。如果护理做得好,体温降下来后,一般一周左右就可康复。

1、发热后的降温

宝宝患上咽峡炎后,往往会并发发烧。因此最关键是给孩子降温。"但家长经常是一看到孩子出现高烧后,医院,而不是先给孩子降温。这样做有不利之处,因为这段时间,往往病人特别多,所以待诊时间会加长。在等待过程中,若没及时降温,将对孩子不利,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抽筋等情况。"

孩子一旦出现高烧,家长可先在家中给孩子立即进行药物降温医院就诊。"可给孩子吃些退烧药,也可采用身体局部物理降温,喝些凉开水。"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给宝宝用抗生素!

2、口腔护理

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在疱疹破裂后,患处会疼,所以口腔护理很重要。具体的做法就是少量多次饮水,这样做不仅有助空腔清洁,还能冲刷表面的病毒,也保证水分摄入,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尽量使用温度适宜的水,以减少对溃疡创面的刺激。可用淡盐水漱口。

3、饮食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口腔疼痛,患上这种疾病的儿童大多数都会出现拒食。所以家长要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最好是让孩子进食一些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食物不要过热,偏凉一些的食物可以缓解宝宝的疼痛。禁止辛辣、甜腻或油炸、油腻的食品。

4、注意隔离

患病宝宝及无症状带病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均含有较多的病毒,会污染手、毛巾、水杯、玩具、餐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患儿口腔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所以咳嗽、喷嚏等也可造成传播。而疱疹性咽颊炎传染性非常强,所以应特别采取隔离措施。

提示: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就是疼痛和影响进食,所以重点就是对于口腔的消炎止痛和营养供给,只要做好这两点,就很容易康复。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教会宝宝勤洗手、认真洗手。肠道病毒,病从口入,所以,预防最佳办法就是勤洗手!

2、注意食品卫生,吃熟食、喝干净水;

3、家里要勤通风、晾晒被褥、消毒玩具用品;

4、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

悦悦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vwe.com/zlyy/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