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三氧治疗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89例临床分析
张燕,史则峡
(医院,四川成都)
目的:
初步评价免疫三氧疗法对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效果。
方法:
随机将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89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微波照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微波照射的基础上采用免疫三氧治疗,联合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法(AHT)和直肠注气法(RI)。观察各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3个月后的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性(P0.5);6个月、12个月后控制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0.)。
结论:
免疫三氧疗法对女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安全、可靠,可以显著地降低生殖器疱疹复发率。
生殖器疱疹;免疫治疗;三氧(03);复发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为10%-3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HSV有宿主防御的机制,此病易反复发作,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我院运用免疫三氧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对降低复发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性病科和妇产科门诊,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9例,年龄21~52岁,平均30.5±3.6岁,病程4个月至10年,平均10.5±3.8月。对照组45例,年龄20~55岁,平均32.3±3.9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平均12.5±5.1月。
1.2入选标准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诊断标准[2]:所有入选者均具有典型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在患者的阴唇、阴阜、阴蒂或子宫颈等部位出现数个菜籽至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小水疱,以后,逐渐演变为小脓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浅溃疡,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最后结成痂壳。实验室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皮损疱液或分泌物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阳性。
1.3排除标准
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纳入本次研究,合并有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结核、糖尿病等可能引起免疫功能异常的疾病,亦排除。
1.4治愈及复发标准
皮肤丘疹、丘疱疹等消失,即为临床治愈。生殖器部位再次出现丘疹或丘疱疹,即为复发。
1.5治疗方法
15.1O3的制备
采用德国臭氧治疗系统。
1.5.2 对照组
治疗采用ZW-IOOIF微波治疗机照射,微波输出功率为10W,照射时间为10分钟。照射部位为有皮损的生殖器部位。配合口服阿昔洛韦咀嚼片每次0.8g,每天5次,连服2周;以后每次0.4g,每天3次,连服2个月。
1.5.3观察组
治疗在微波照射的基础上(与对照组方法相同),同时给予免疫三氧治疗,联合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法(AHT)和直肠注气法(RI)。
1.5.3.3治疗
①AHT和RI冲击治疗:每周3次AHT加RI。剂量:AHT40μg/ml,50ml血液,气血比例1:1;RI20μg/ml,共ml气体。②巩固治疗8周,每周2次AHT加RI,剂量:AHT30μg/ml,50ml血液,气血比例1:1;RI20μg/ml,共ml气体。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辛辣食物,尽量避免性生活,必要时采用安全套。
1.6疗效观察
治疗期间,每2周左右观察治疗情况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并记录复发率。控制率(%)=未复发例数/观察例数×%.
1.7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检验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情况
所有患者在经过局部微波照射3-7天后,丘疹或丘疱疹颜色逐渐变淡,丘疱疹、水疱或脓疱逐渐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个别患者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损局部灼热,针刺样疼痛感也逐渐减轻或消失。
2.2观察组与对照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观察
两组控制率分别为64.05%,74.16%,61.80%和64.44%,48.49%,24.44%,见表1。两组治疗后3个月控制率差异无显著性(X2=0.,P0.05);6个月、12个月控制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1.27,P0.01;X2=23.45,P0.)o
2.3不良反应
接受免疫三氧治疗的患者在经过3-5次治疗后大部份诉自觉症状减轻,共有43人次治疗后出现轻度的疲乏症状,持续1~3天后迅速消失。口服阿昔洛韦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生殖器疱疹容易复发,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其治疗目的是缩短病程和抑制病毒再次复发。最近的研究发现,生殖器疱疹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是因残存病毒沿神经轴索进入神经节,潜伏于骶神经根区[3],当宿主处于受外伤、细菌感染、月经来潮、精神创伤及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下,病毒可以复苏和再激活,由神经节返回经常受累部位的皮肤粘膜而感染复发。
三氧疗法在欧洲有长达百余年的应用历史[4]。直至20世纪末,随着分子生物学、临床生化和病理、药理学的发展,关于医用三氧的作用机理才逐渐被认识和了解[5]。三氧在体外与离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反应后,生成脂质过氧化物和其他活性氧簇(ROS),再回输体内充当进一步免疫、生化反应的信使和引物,诱导进一步的免疫级反应,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等,进而完成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并在病毒性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我们的观察也发现,免疫三氧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12个月后控制率差异非常显著(X2=11.27和23.45,P0.01和P0.),显示了免疫三氧这种新疗法在控制生殖器疱疹复发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由于免疫三氧疗法显示了强有力的人体免疫调节能力,国外有学者还曾将其用于尖锐湿疣、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随着免疫三氧疗法逐渐为国内广大临床医师认识和接受并逐渐完善,该技术在病毒性疾病治疗领域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重要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略
免责声明
1.本文摘自年《实用妇产科杂志》,为内部学习交流资料,非商业用途。
2.原文请到医学数据库下载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