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如果体内病毒及传感到末梢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是不会有后遗症发生的,反之就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
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约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可于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
2.好发部位
(1)皮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肋间神经(占53%):最多见,常累及2~3个肋间神经分布区,皮疹从后上方向前下方延伸,与神经分布区一致,一般不过中线;出疹前剧烈疼痛,酷似胸膜炎或心肌梗死。三叉神经(占15%)。颈部神经(占20%)、腰骶神经(占ll%)分布区发生。
(2)无疹性带状疱疹:本病不出现疱疹,而有典型的局部周围神经痛,以肋间神经痛多见,还可在脑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神经痛和瘫痪,病程可迁延2周。
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
年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性别: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
前驱期疼痛:皮疹出现前疼痛明显,发展为PHN的可能性增大;
疱疹期疼痛和皮损:疱疹期疼痛程度越严重,发展为PHN的可能性越大;水疱持续时间越长或皮疹消退时间越长、水疱越多、皮损范围越广、皮损区温度越高和感觉异常越明显,越容易发生PHN;
特殊部位的疱疹: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是眼部)、会阴部及臂丛区者易发生PHN;
其它:手术、创伤、应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感染、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障碍等都是发生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
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荟萃分析数据显示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10万。带状疱疹的年发病率约为3~5‰。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自发痛:在没有任何刺激情况下,在皮疹分布区及附近区域出现的疼痛;
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或延长;
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接触衣服或床单等轻微触碰或温度的微小变化而诱发疼痛;
感觉异常:疼痛部位常伴有一些感觉异常,如紧束样感觉、麻木、蚁行感或瘙痒感,也可出现客观感觉异常,如温度觉和振动觉异常,感觉迟钝或减退。
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一旦确诊带状疱疹后应立即在皮肤科进行规范、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皮疹的对症治疗;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应立即前往疼痛科就诊,针对疼痛进行治疗,早期规范的疼痛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对于已罹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依然可以前往疼痛科,采取微创手段进行综合治疗,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扫描以上“